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张志伟)连日来,在《衡阳日报》、“掌上衡阳”和“学习强国”等平台同步推出的《探寻衡阳人防工事》系列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精心策划制作的内容让读者同频共振地领会到衡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人防事业。
《探寻衡阳人防工事》系列报道是衡阳市国防动员办公室(衡阳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与衡阳日报社联袂推出的栏目。该系列报道自6月28日推出第一期以来便引发了热烈反响,关注度持续攀升。栏目组从衡阳人防工事发展史的角度,通过探寻一处处早期人防工程,见证衡阳人民艰苦创业的动人场景,忆昔日峥嵘,汲取历史营养,涵养新时代爱国情怀,凝聚新时代国防动员的无穷力量。
《探寻衡阳人防工事》系列报道不仅点赞“衡阳人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军民团结一心的磅礴力量,衡阳人民未雨绸缪、众志成城的国防意识”,还指出,“处于新时代的我们,必须正确理解把握‘人民防空’‘全民国防’深刻内涵”。最重要的层面则是凸显时代课题,即“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动员同频共振,不负习近平总书记‘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历史重托”。
“人防工程,是衡阳的底色生成,也是衡阳的精神地标。该系列报道像一股清流,探寻一座城市的脉动,擦拭一个时代的底色。”衡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运仕对该系列报道高度赞扬。“落笔见厚重,细节见真情,还原时代印迹,引发强烈共鸣。”一位宣传系统的干部从专业角度对该系列报道的制作水准发表见解。
《探寻衡阳人防工事》系列报道用一种平视、探寻的眼光,平实、写实的语言,平和、内敛的情绪,把“地下长城”的缘起、修建、嬗变,成长过程写得清晰、简洁明快。对衡阳人防工事的“前世今生”进行了深入的探寻摸底。很多沉淀于历史时空的老场景、老故事一一呈现,“深挖洞”的激情岁月重新浮现,令人切身感受到衡阳人防工事的不易和不凡。
“作为当时地下人防工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虽然退休多年,我与人防的情结仍然没有淡忘,我还要继续为国防动员建设和人防工作发挥余热。”退休老干部刘殿友一期不落地阅读了该系列报道,身临其境的音画让老人重回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系列报道教育我们铭记人防历史,弘扬人防精神,激励人防建设,为全市的国防动员建设作出新的贡献。”退休老干部唐建甫面对精良制作的内容,不吝赞美之情。
“人防工程”这个精神地标常拭常新,历久弥新。《探寻衡阳人防工事》系列报道让更多人重返衡阳的集体记忆。目前这组系列报道已经更新至第五期,篇篇精彩。期待后续报道带给读者们更多惊喜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