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吟吟
在珠晖区,带“里”的地名有不少,大多都有一些历史渊源。比如这两年比较火的“网红”打卡地保卫里、安居里,还有建光里、东风里、农田里等等。今天我们要说的如意里也是其中一“里”。
如意里,位于前进里社区,东起东风街道东风里,西至东三角线,南至东风南路,北与农田里交界,因地形地貌似古代如意形状,坐北朝南,寓意吉祥如意,故得名“如意里”。
盛夏时节,一个雨后的上午,记者跟随前进里社区党总支书记雷仪群来到如意里,寻访它的“前世今生”。
“如意里这个名称不仅与其地形地貌有关,这里还流传着一段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传说。”雷仪群边走边介绍。
相传1678年7月,吴三桂到南岳衡山祭祖拜天,自立为帝,国号大周,年号昭武,并在衡阳建立了他的皇宫。其宠姬陈圆圆思乡心切怀恋姑苏,心情不佳,整日以泪洗面,吴三桂为讨其欢心,在得知上茅坪有户人家珍藏一块玉如意后,派兵前去抢夺,玉如意的主人得知消息后,将之埋在自己的菜园里,官兵搜查一番,没有发现玉如意,吴三桂一怒之下,命人将那户人家全部杀光。吴三桂败亡后,后人将这块埋玉的地方称之为“如意岭”。
除了传说,如意里还有一段让人难以忘却的记忆。衡阳保卫战时期,这里曾是两军激战之地。当时的衡阳机场是美军第十四航空大队在华的最大空军基地,能起降大型飞机。日军占领五马归槽之后,衡阳机场就成为两军必争之地,而如意里是守军的其中一个据点。为争夺衡阳机场,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那场战争给如意里一带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
据《衡阳地名文化》记载,解放后,国营企业豆制品厂落成于如意岭,工人们在这里兴建了厂房、宿舍、居民楼,由于背靠铁路沿线,就改成了现在的“如意里”。这是个地名,又更像是一种美好祝福,饱含着对生活期盼的融融暖意。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几十年过去了,有关如意里的故事和回忆都安静地沉淀在岁月的烟尘里。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这里也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采访中,记者一路找寻,希望找到有“如意里”标识的门牌号或是老店铺,却未能如愿。如今的如意里林木葱郁,街道、商铺井然有序。因毗邻繁华热闹的东风南路,这里已变成了现代化气息浓厚的街区。
“2008年因修建衡州大道拆迁,这里新盖了4栋房子 ,后来房地产商在临街口又开发新建了一栋电梯房。”雷仪群告诉记者,这几栋楼相对来说还比较新的,再加上一些以前的老旧房子,如意里现有居民1100余人,其中原住民700余人。因靠近火车站和批发市场,这里还住有不少外来租户。
2018年以来,通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和“三清三建”改造,如意里的老居民房屋外墙“穿衣戴帽”,社区面貌大变样。街角垃圾堆变身美丽小花园,残垣断壁变成文化宣传长廊,坑洼不平的空地变成健身广场,凉亭石凳、健身器材有序分布,沥青路面整洁干净……与此同时,社区居民自治、服务管理水平也逐年提高,建设了较为健全的便民利民设施,形成了较完备的服务体系,为居民营造了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盛夏之时,如意里生机盎然。穿过郁郁葱葱覆盖了大半条巷子的两排樟树,记者随着雷仪群来到巷内的小花园里,只见退休的老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在凉亭里,或娱乐休闲,或健身聊天,一片和谐;凉亭后的围墙画满了五彩斑斓的墙绘,一草一木,一花一景,入眼处让人满心欢喜。
近年来,珠晖区深入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行动,统筹实施“社区管理小区化、小区管理物业化、物业管理法治化”的“三化”治理,筑牢民生“里子”,撑起城市“面子”。雷仪群表示,下一步如意里将全面推行“三化”治理,进一步提升小区的智能化管理,实现“同建、同享、同治、同维”的基层社区治理。对此,居民们也满怀期待,希望他们居住的如意里越来越好,越来越“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