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文/图 全媒体记者 周瑞华 通讯员 胡丁丁 王攀程)谷雨时节至,早稻插秧忙。连日来,衡南县广大农户抓住春耕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水稻秧苗机械化移栽作业。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全县春耕生产进入了高峰期。
4月20日,花桥镇接官亭村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村民们正忙着水稻秧苗移栽。在农机手的操作下,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站在插秧机上的种粮大户胡冬武不时地将秧苗放置在输送盘上,随着农机手熟练地操作着机具,一排排秧苗整齐地植入泥土之中。不一会儿,一块稻田就完成了秧苗移栽。“今年我们合作社流转了870多亩稻田,全是用机械化操作,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胡冬武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得益于鼓励粮食生产的惠农政策,胡冬武积极响应号召,联合其他种粮大户成立了农机农技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大面积流转村里的农田,种植双季稻,推动农业生产从“散、弱、小”向“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转变,实现了土地旋耕、育秧移栽、田间管理、粮食收割等流程的全程机械化操作,省去了传统水稻种植繁琐的诸多环节,节省了大量劳动力和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加了种粮收益。
“今年,我镇落实了早稻面积21880亩,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插秧8000亩,预计到‘五一’前全部完成栽种任务。”花桥镇负责人说。
衡南县把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瞄准春耕备耕、集中育秧、大田移栽等关键环节,以农业合作社为抓手,鼓励市场主体规模化种植,全面落实早稻种植面积任务,确保不误农时,不误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