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4月16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耒阳大义雕龙冲

  ■周少鸣

  古民居是在一定的自然历史环境和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综合的人文产物,江南各地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保存至今,可以说是当地自然和人文历史的活化石,好像一部没有音符的史诗。其风格一般是庭院比较狭窄,大型组群,如大住宅、店铺、寺庙、祠堂等,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门窗狭窄,栋与栋之间有防火山墙(俗称三字垛),装修精致富丽,雕刻彩绘非常多。这些古建筑,涵盖建筑材料、美术、雕塑、民俗文化、风土民情等多个元素。耒阳大义雕龙冲古民居,是清代中期建成的大型住宅,也是湘南地区目前保存非常完整、建筑质量较高的古村落,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缩影,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周氏先祖用巨大财力物力建成的这青墙黑瓦,精巧庭院,历经了300多年的风风雨雨。从清朝到民国再到现在,十几代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人悄悄地来,又悄悄地离去,故园安在却物是人非。生命是何其渺小,何其短暂,但先人留下的这群古建筑,却让后人瞻仰、感叹、唏嘘。那一街一巷、一屋一椽,无不勾留着人们对往昔岁月刻骨铭心的记忆。 

  元朝末年,江南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先后有方国珍、徐寿辉、郭子兴、张士诚、朱元璋、陈友谅等,各据一方,在反抗元朝统治者的同时,又互相混战,搞得江南地区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明朝建立后,由于战争的影响,湖南各地人口减员太多,到处十室九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后来,随着朱元璋政府兴起“江西填湖广”移民运动,大量江西人迁入湖南。这就是我们湖南人至今称江西人为老表的由来。周氏先祖也是明初从江西迁来的。

  传到明末清初,有一位叫国财公的,以狩猎为生,娶妻张氏,寄居在岳母家中。在一次狩猎过程中,他打到了一只猫狸,休息的时候,偶然看了下周围地形,只见四周古树参天,中间盆地流出一股清泉,鲜花遍地,不由心中一动,就把猫狸的内脏掏出来,埋入土中。第二年春季,他又来到此地,挖出猫狸的内脏,竟然没有腐烂(所以该村又叫刁狸冲,就是这个故事演变来的)。他心中大喜,遂请来风水先生。风水先生仔细观测后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啊,整个地形,就像只展翅的凤凰。前有朝山,后有靠山,两边两条山梁,就是凤凰的两条翅膀。左青龙,右白虎,而且左边山梁比右边要长些,这就破了不怕青龙高万丈、只怕白虎撑出头的禁忌。但风水先生也指出,这块负阴抱阳之地,美中不足之处就是前面朝山近了些,左青龙低,要采取补救办法,就是植上乔木。后来建房之时,在左边山梁上植上了不少樟树、石楠等。至今村头还有一株300余年的大樟树,树高近30米,需4人才能合抱,一根古藤缠树而上,每年结着猕猴桃般的果实,挂满全树,随风摇曳,远远望去,实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雕龙冲整个建筑框架分成两部分,中间三个正厅堂,布局有亭、廊、房、天井、过厅等,依山布局,建筑风格简约雅致,疏朗有序。虽没有骏马秋风的那种塞上阳刚之劲,但有杏花春风江南的柔美。建筑所用青砖都是那种小型的,砌的时候还要打磨,沙浆用豆浆和糯米石灰混合,每天只准砌三行砖。走廊、天井、台阶全部都是青石和石板铺满。至今可以看到在屋檐水下滴的青石板上,有一排一厘米深的石坑,这就是几百年的时间滴出来的。整个村子有几十面高大漂亮的防火墙(山字垛),每面防火墙用花俏的砖砌手法和泥塑形绘进行装饰,造型和泥饰极其繁杂、精美又各不相同,上面塑有菩萨、木偶、士人、花卉、动物等。其中一个窗台上的彩绘上居然有李白的《春夜宴桃园序》,其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几句隐约能看得清楚。通天接地的天井,全部用青石条砌就,就连地漏狗洞都是青石雕花。过亭,其实就是带屋顶的通道,下面用石板铺好,全村四通八达,即使下雨天走路串门,穿双布鞋也不会打湿脚。庭屋地面和屋角,用大块石头砌成,上面用浮雕的手法,刻上极富金石风韵的石雕。全村的木材用料也非常奢侈,十余根大柱子,直径达50厘米,高有十几米,家家户户的屋梁、楼顶,都用硕大的杉木做成。窗棂、走廊都有雕花,粗犷质朴。木质斗拱遍布,屋檐下面用木板全部封闭,非常美观。

  村子对面的半山坡上,于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德字辈族人牵头用大青石建成一座五层石塔,塔高约十几米,塔身嵌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文字,主要是说明该塔建造时间和出资情况。塔的第一层原本还有一块一米见方的青石,上面刻有双龙戏珠的浮雕,非常精美,后来被人盗走,现留下修补的痕迹。该塔1963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耒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雕龙冲古民居历经几百年沧桑,风貌犹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搭配也极其和谐统一。村子建成以后,从周氏先祖国财公开始,至今已有14代。大门口一副对联:“威扬细柳;道继濂溪”,点出周氏家族不同凡响的出身。横批是“爱莲第(或图书第)”,源自于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该村耕读传家,习文爱武,出了不少人才。民国以来,大革命与抗战时期,有十余人或以一介书生,或耕亩之农夫,怀报国之志,慷慨就义。嗣后,有军界将军,政界要人,商界巨子,学界名流,皆一时之俊杰。此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清代咸丰年间,雕龙冲出过武举,后任千总、守备。在其夫人七十大寿之时,当地不少士绅前来庆贺,并做了一块匾。上面写有“楷兰慈茂”,阖族仝赠,落款时间为咸丰辛酉年夏季(1861年),这块牌匾长约3米,宽1.2米,做工讲究,馆阁体的楷书,极其工整、漂亮,至今保留在村里。村里现在还有10余个大石墩,两边凿有石槽,便于抓握,最大的有360斤,少的也有200多斤。过去还有不少石担、石锁,都是这个武举人用来带领全村男丁习武所用。可惜这些健身器械大都遗失了。

  自此以后,周氏家族因经营有方,更加兴旺发达,大的家庭竟有6000担禾田,可谓远近闻名的大财主。有了钱,就注重培养读书人,族中不少人走上了科举致仕的道路。到民国时期,有人考取黄埔军校,解放前出过常宁县长、国民党将军,解放后有老红军、耒阳第一任副县长、省政府参事、大学教授、著名企业家等。解放前夕,全村有十几人迁往台湾、香港、美国,到现在后代已达上百人,有时清明组团回来祭祖,场面极为热闹。

  雕龙冲古民居,饱经风霜,曾经的繁华已经落幕,留下的是落寞、萧条、冷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其财富故事和人物历史传说,慢慢停留在故纸堆中,只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与轻轻喟叹;其古典建筑的美,是质朴的,自然的,有中国画的诗意,它从静静的笔端悄悄滑落,颜料把山色和村庄染成色形斑斓的水墨画,一起一承都暗合无形,却又于无声处闻惊雷,让人看了有一种心灵的震撼。走进这古村,需要一颗沉静宁和的心,在小巷和天井中,在山后密林中缓缓地呼吸,看一草一木、一墙一瓦,整个身心都会融入这和谐宁静的环境中。在这里,你会充分体会到,人活一世,草木一春,一生一世,何必要惊天动地,不妨选一个安静之地,去修心养性,任光阴荏苒,沧海成桑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蜜蜂的歌声
耒阳大义雕龙冲
“反写”之奇
偶遇 (组诗)
十 年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耒阳大义雕龙冲 2023-04-16 2 2023年04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