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面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4月02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岳十八高僧 “禅会”会善峰
水墨衡山。 ■刘晓飞 摄

  ■廖和平

  南岳72峰之一的会善峰,又名“毛女峰”,位于今衡阳县岣嵝乡。昔有人于此峰遇毛女,自称“善”,因而后人称此为会善峰。

  宋·陈田夫《南岳总胜集》云:“会善峰,古曰毛女峰,下有会善寺,乃十八高僧相会处。最为禅悦讲习之所,因更其名。”

  《大明一统志》:“会善峰,古名毛女峰。”因峰下有会善寺,是十八高僧相会处,所以更名叫会善峰。

  清·李祀柳《南岳七十二峰歌》云:“会善好游灵药径,降真酣醉晓霞浆。” 

  南岳当代女诗人李静有《南岳七十二峰·会善峰》诗云:

  入山云叆叇,临涧水清幽。昔有高僧会,名因毛女留。

  善风吹不断,禅雨望难收。双袖烟岚满,行来身欲浮。

  会善峰山势高大雄伟,地形崎岖,景观丰富。有条蜿蜒曲折小路可直通山顶,山顶上风景宜人,林海茫茫,天地相连,一望无际的丘陵起伏不断,让人心旷神怡。

  “善”,《说文》的解释是:善,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意思是说万事万物由心生由心造,当一个人的内心充满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他所看到的就会是什么。

  善良是一种天性,一种境界,一种选择,更是一种修行。会善峰就是一个存善、劝善、兴善、施善的胜地。

  会善峰有一古寺名会善寺,寺旧有,东晋成和(公元326—334年)间重修,时称“重理寺”。比南岳莲花峰下的方广寺建寺历史还要早100多年。峰以寺而得名。后兴废缺载。

  禅在心中,禅在原野,禅在山岳,禅在会善。

  会善寺为南岳佛教“开山祖师”慧思禅会之所,也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智者大师”智顗禅会处。还传为南岳十八高僧禅会之所。十八高僧分别为梁代的惠海,陈代的慧思,隋唐的智顗、大善、僧照、惠成、大明、惠勇、惠稠、惠诚、惠檀、善伏、昙楷、义本、义颢、悟宝、道伦、智明,他们实非同时代人,“相会”非“面会”或“聚会”,乃“禅会”“禅悦”。最为合理的解释是,会善寺是自梁至唐之际,南岳18位高僧主持、禅修过的寺庙。

  十八高僧本身就是个神奇的存在。他们不约而同来此禅会,可知此地之名贵。

  唐代净土宗高僧惠日曾撰《衡岳十八高僧传》。位列南岳十八高僧第一的和尚名叫惠海,其俗名、里籍甚至生卒不详。只知道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天监二年(503年),他来到南岳莲花峰下结茅为庵,念诵南无阿弥陀佛。惠海集自悟心得,著有《大云和尚法要》一卷。

  据王夫之《莲峰志》记载:南岳方广海尊者,每诵经,有五白衣长者列坐听之。尊者异焉,乃询其姓,又询其居。白衣者自称非人,乃此山龙王也,愿献寺基。尊者诺之。一夕,拥沙为平地,遂建刹焉。

  这就是故老相传的“五龙听经,平沙献地”,自此有了方广寺的雏形。寺前的洗衲台、洗衲池至今犹在,可以想见惠海法师曩年的苦行节操。

  但真正建成方广寺的人并非惠海法师,而是希遁和尚在梁武帝大通六年(534年)所建。寺名方广,取佛说“十方广布”之意。

  而这惠日禅师(680—748年),俗姓庆氏,濮阳人也。息心达道,利见观方,自北徂南,爰憩兹岳。也是非等闲之辈,据说其法名即由隋炀帝所赐,南岳七十二峰之“惠日峰”亦因其得名。

  其时,与陈子昂、司马承祯、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等一道被称为“仙宗十友”的诗人卢藏用,与惠日交好。他高度称道惠日立传之善举,特别为之作《衡岳十八高僧序》云:

  夫理存于业,理契则业忘;心宅于形,心寂则形胜:岂不以体会机化,通同我人,驰无役有而吻合,出生入死而无际?古之悬解者,怀挟海岳,提挈天地,掌掷千界,身没一丝。前际后际其非动,无去无来而常乐,岂支离其德,孟浪其言哉?盖同体大非,而物不能自物也。则有泳其洪波,志其小行,指元源以骧首,扣幽键而少留,亦能捭阖形神,度越兹数,则衡岳思海之列,可得而称矣。

  衡岳寺者,梁天监三年立。本名善思,暨陈改为大明,有隋号为衡岳,则衡山之心也。二十八宿,上飞翼、轸之晶;三十六都,下蟠吴、楚之纪。赮驳舒蔚,烁烂炳焕以万殊;松标玉耸,清苍璀错以亿尺。水碧严霜而育粹,云芝伫秀以孕真,幽岫灭氛,绝顶无迹。游其质者,则蘧庐清明;挹其静者,则营魄渊澹。信神明之所栖迟也,故异人接踵,于此焉游。灵迹葳蕤,道风绵邈,自鹫岩西,象教东流,胜躅虽多,宗元或替。至于仗智慧剑,坏烦恼军,理以意传,阶惟神遇者,未有斯美之盛也。然而年代悠邈,故老或遗,真诠缅微,后生何述?有沙门惠日,俗姓庆氏,濮阳人也。息心达道,利见观方,自北徂南,爰憩兹岳。入空寂舍,觉今昔常然;到清凉池,知我人非远,备闻众异,祇观前修。而山闲朴略,简篇无次,遂覃思翰墨,博采遗风,事无虚美,务存摭实,自思大师凡一十八人,著之于传。藏用早游斯道,颇涉艺文,承日真之恩奖,闻众公之故事,心存目想,若见期人,倘兹理或存,亦旦暮之斯也。遂怀铜秉翰,序其传焉。

  南岳十八高僧的事迹影响深远。唐代著名诗人孟郊(751—814年),有《怀南岳隐士》诗,讲的就是十八高僧:

  见说祝融峰,擎天势似腾。 藏千寻布水,出十八高僧。 

  古路无人迹,新霞吐石棱。 终居将尔叟,一一共余登。 

  千峰映碧湘,真叟此中藏。 饭不煮石吃,眉应似发长。 

  枫杞榰酒瓮,鹤虱落琴床。 强效忘机者,斯人尚未忘。

  也有资料把这首《怀南岳隐士》的诗算在唐末“诗僧”贯休(832—912年)的头上,两人相距时间约为80年。不管究竟是谁写的,证明南岳十八高僧这一特殊群体是被世人敬仰的。

  南岳十八高僧也出现在晚唐“衡岳沙门”、诗僧齐己(约863—937年)的《东林作寄金陵知己》诗中:

  十八贤真在,时来拂榻看。已知前事远,更结后人难。

  泉滴胜清磬,松香掩白檀。凭君听朝贵,谁欲厌簪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南岳十八高僧 “禅会”会善峰
《观石鼓》咏石鼓第一名篇
衡阳日报版面一A01南岳十八高僧 “禅会”会善峰 2023-04-02 2 2023年04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