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面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26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宋玉:楚国第一美男子为南岳代言

  ■廖和平

  宋玉(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22年),楚国诗人,宋国公族后裔,生于楚国,曾担任楚顷襄王,为楚国士大夫,是仅次于屈原的楚国大文学家。屈原是他的老师,特别是他的一身风骨和才情,和屈原极为相似。他们都不愿意在乱世的泥潭中生存,选择独善其身。对于心中的向往,以及仕途上的不幸,喜欢用诗词歌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宋玉十七八岁时就写下了一篇篇令人惊叹的文章。《高唐赋》《大言赋》《小言赋》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载:“宋玉赋十六篇。”且多“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其流传作品《九辨》《风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在文学史上均有一席之地。

  宋玉还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他的作品不仅情景交融,对事物的描绘细腻优美,富有情感。还结合道家思想,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将其与屈原并称为“屈宋”。诗仙李白曾评价他:“屈宋长逝,无堪与言。”诗圣杜甫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一般。


  创作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咏物赋《笛赋》


  竹笛是我国古老的吹孔气鸣乐器,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民族乐器之一,源于上古炎黄之世,兴盛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据说,上古时期酷爱音乐的祝融大帝就是一位吹笛高手。由于笛子的音色清脆、明亮,且表现力极为丰富,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而流行甚广。牛背上的牧童,山林中的樵夫,校园里的学子,恋爱中的男女,都能将它吹响,用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许慎《说文解字》:“笛,七孔,竹筩也”。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低音大笛,如大G、大A有7个按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笛塞用软木材制成的塞子,装在吹孔上端管内一定的深度里。由于其构造简单,明亮圆润的音色与丰富的演奏技巧,颇具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深受人们的喜爱。

  据《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简报》所载:“横吹竹笛二件……也都出自中室。形制相同,仅长短粗细稍异,皆用天然竹管加工制成,每笛都是七孔,吹孔和出音孔向上,五个指孔向外。这是目前见到的我国年代最早的竹笛。”曾侯乙墓约处于公元前五世纪晚期,早宋玉100多年。楚地竹笛的出土,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宋玉写作《笛赋》的实物佐证。

  南岳风物美,衡山有好竹,师旷取其雄,宋意得取雌。“于是,乃使玉尔、公输之徒,合妙意,较敏手,遂以为笛”。命严春,使午子。延长颈,奋玉指,朱唇皓齿,颜玉貌起。吟《清商》,追《流微》,歌《伐檀》,号《孤子》,发久转,舒积郁”。

  在宋玉的笔下,竹笛是由师旷选取衡山美竹,使天下能工巧匠“合妙意,较敏手”, 制作而成的。

  公元前224年,秦王翦灭楚时,宋玉曾避兵乱入南岳衡山。这年,他已是70多岁的高龄了,还依然坚持登上了祝融峰。阳光灿烂,和风清新,白发拄杖的老人歌壮士之必往,赋山水之激情,创作了千古名篇《笛赋》——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咏物赋。

  《笛赋》描写了南岳衡山笛竹的生长环境、制笛吹笛的动态,以及笛之幽怨、舒缓、激越、缠绵、奔放、婉转等奇妙不同的声音。使竹笛物以文彰,广之百世,播之四海。宋玉《笛赋》原文:

  余尝观于衡山之阳,见奇筱、异干、罕节、间枝之丛生也。其处磅磄千仞,绝溪凌阜,隆崛万丈,盘石双起;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其阴则积雪凝霜,雾露生焉;其东则朱天皓日,素朝明焉;其南则盛夏清彻,春阳荣焉;其西则凉风游旋,吸逮存焉。斡枝洞长,桀出有良。名高师旷,将为《阳春》《北鄙》《白雪》之曲。假涂南国,至此山,望其丛生,见其异形,曰命陪乘,取其雄焉。宋意将送荆卿于易水之上,得其雌焉。于是乃使王尔、公输之徒,合妙意,较敏手,遂以为笛。

  ……

  译文大意如下:

  我曾到南岳衡山的南面游览,看见聚集在一起生长的竹子,枝干奇特、竹节稀疏、枝条零落。那里地势雄伟,壁立千仞,溪流险绝,山丘突起,磐石并立,高耸万丈。丹水从其左边涌出,醴泉在其右边流淌。山的北边积满霜雪,云雾缭绕;山的东边红霞满天,鲜明灿烂;山的南边则盛夏清凉,春暖花开;山的西边则是凉风回旋,吸引汇聚着天地之气。山上的竹子,竹干中空而修长,杰出又优良。技艺高超而又著名的师旷将要创作《阳春》《北鄙》《白雪》等乐曲。他从南方经过,来到了衡山,见这里翠竹丛生,形态奇异,便吩咐随从,砍取雄竹。宋如意将送荆轲到易水边,则得到了雌竹。于是师旷就叫巧匠王尔、公输等人,汇聚巧妙的构思,较量敏捷的手艺,制成了笛子。

  ……

  宋玉描写盛产美竹的衡山,先用对偶句式摹写衡山的山水;又以排比句把衡山东、西、南、北的壮丽景象刻画出来,表现衡山美竹得天独厚,出身高贵,不同一般。赋中也描绘了做笛之竹的生长环境、吹笛人神态,笛声的美妙及影响着人们的情感,成为后人考察器乐的“稀珍”借鉴,对历代音乐文学作品创作影响很大。

  宋玉高度推崇衡山竹做出的笛子,竹笛的美,古人已然深深领悟。笛声一起,“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荡气回肠,清越直上云霄,慷慨情动志士。那些诗里的笛声,潇洒了人生,绽放着风姿,笛声悠悠,诗意绵绵……


  踏着宋玉的脚步数位大咖来到衡山


  踏着宋玉的脚步,晋朝大将、音乐家桓伊来到南岳衡山脚下,创作了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的《梅花三弄》。这首曲子,最初是一首反复演奏的笛曲,后来被改编为古琴曲。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等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踏着宋玉的脚步,约1000年后,南岳又来了一位与笛相关的大咖级人物,他叫韩湘子。祝融峰顶北面,中山沟上空,有个青玉坛,为一突兀峥嵘之悬崖,下临万丈深壑。崖下深壑两边各有一石伸出,中有一仅可容步的石桥相通,名“会仙桥”。青玉坛为道家第二十四福地,传说乃八大仙人雅聚之处。每当夜深人静之时,特别是中秋月明之夜,这里便会传出阵阵悦耳动听的仙乐,据说那是韩湘子在吹笛。明人卢仲田有《会仙桥》诗云:“烂柯仙人久不来,一桥空对百花开。我来桥上寻遗子,云满空山月满台。”

  2000多年过去了,今天会用竹笛吹奏古老曲调的人已是少数。但一把好笛子始终会令人爱不释手,它不但能使生活妙趣横生,而且还能够作为工艺品供人们欣赏和收藏。

  “韩湘子吹笛——不同凡响”。一支乐队里边,如果有了竹笛的伴奏,演奏的曲子会更加的欢乐,节奏会更加的明朗。祝融峰上吹响的悠扬竹笛声,伴随着风声、流水声传到遥远的地方,是衡山汉子向远方的姑娘表达心中的思念和爱意,又是南岳人们向远道而来的中外游客表达出心中的欢喜和感激。

  在宋玉的影响下,千百年来,南岳衡山当地数百民族乐器制作匠人一直致力于特色地域传统文化及民族乐器的传播与传承。如张佐新是竹笛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的传人,家中6代都从事竹笛制作,恪守传统手工技艺,拒绝机械流水作业,拒绝材料以次充好,拒绝工艺偷工减料。“唤音”“迭音”“倚音”“颤音”等最为多用,无论横笛、竖笛、排笛,都能够达到全国的最高水平。

  衡山是我国民族乐器主要产地之一。在南岳衡山人的心中,好的竹笛应具有五个品质:一有优美的音色,亮而不噪、柔而不虚;二有较大的音量,响而不空;三有较好的材质和做工,无论衡山斑竹、苦竹、紫竹,其材质均匀细密纹路顺畅,各部件严丝合缝,20多道工序一个不少,工艺较为细腻;四是整体造型美观大方,乐器各部件比例协调;五是手感好,发音敏锐而且容易控制。

  衡山竹笛,演绎出一首首歌谣,绽放出一片片心境,蔚蓝了一片片天空,寄托了一份份情思。展现了人世间最美的真和爱,墨染了一份执着的坚守与梦想。

  生活的轮廊,生命的轨迹,不管是深刻,还是简单,都可以用衡山竹笛的真情去梳理它,美丽它。一支竹笛,也许没有钢琴曲的深沉,没有古筝般点点清迷,没有二胡乐曲的委婉悠长,但它懂得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懂得孤独的去等待,让人明白人生唱不完,道不尽的苦和乐,懂得去寻找爱与被爱。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楚国第一美男子宋玉效法自然,纵情衡山山水,岂不既仁且智?与其说,宋玉是为竹笛代言,不如说是为南岳代言。

  笔者喜欢宋玉,不仅是因为他的美貌,他的才情,还因为他热爱南岳,赞美衡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宋玉:楚国第一美男子为南岳代言
王船山之《摸鱼儿·朱陵仙洞》
衡阳日报版面一A01宋玉:楚国第一美男子为南岳代言 2023-02-26 2 2023年02月2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