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05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硬币犹记 年饺香
本版制图\何 芬

  ■陈学阳

  “咝——”,一枚五分硬币,1981年版的,亮晶晶的,在桌上不停地旋动,转成一个小银球,像踮脚尖、拉银纱、跳舞的小精灵。恍惚中,转出40年前的记忆,转出饺子香。

  生产队发的粮票,爹藏在旧棉衣袋里,赶十多里山路,到茅洞桥供销社全买了白花花的面粉。半块五花肉,杀年猪留下的,不肥不瘦。现摘的香芹、菠菜、葱蒜,一把把列阵箩头,碧绿鲜嫩,精神抖擞。年夜饭后,撸袖、围裙,拍姜捣蒜,切切剁剁,拌馅、揉面、揪团、擀皮,一张张厚心薄边的圆面片,从奶奶手中飞旋而出。

  饺子皮撑满,拇指夹住一挤,掌肚儿跟进上提,挤紧,落在空着的手心里,即成元宝饺,光溜溜、白胖胖的。若是花边饺,咬合处褶皱如花,朵朵有模有样,在簸箕上盛开。

  堂姐头扎红绳,嘴含糖珠,蹦蹦跳跳,跑来帮忙。她包的饺子东倒西歪,奶奶趣笑:“包成这样,嫁到婆家怎拿得出手?”“我来包,一定包得比姐好!”我不服气,丢下爆竹,靠奶奶怀里,随手拿起一张饺子皮,舀一勺肉馅,学奶奶的样子。可那馅就像不听话的孩子,要么躲饺囊里左右钻,裸头露脚;要么大嘴皮一咧,流淌出馅汁。奶奶要我少放点馅,包是包住了,但拿捏不好,仍是个“四不像”,又怪又丑,坐立不稳,骨碌打滚,似喝醉了酒。堂姐笑得前仰后翻,马尾辫一晃一晃的。

  见我像泄了气的皮球,奶奶连忙圆场,手把手教我。奶奶还一边讲述年饺由来:1800多年前,“医圣”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提热的药材(羊肉、胡椒等),捏成耳状,煮熟连汤赠给家乡穷人,治好了冻疾。后来老百姓纷纷模仿,谓之“娇耳”,到清代才叫“饺子”。“饺”与“交”谐音,春节吃饺子是“更岁交子”之意,辞旧迎新,开张大吉。

  奶奶的祖籍在北方,她从没上过学,也没给我们讲过她的家族史。外曾祖母没给她留下任何遗物,可她继承的会做面食的家传,滋养了我们的味蕾,改变了我家过年原本没有吃饺子的习俗。

  元宝饺、麦穗饺、寿桃饺、子孙饺,奶奶包的年饺别出心裁,皆寄寓了美好的希望。元宝饺象征招财进宝,麦穗饺象征五谷丰登,寿桃饺象征延年益寿。表姐结婚那年,奶奶还包了子孙饺,祝愿人丁兴旺。包两个合子,叫“包和气”,寓意和和气气。簸箕中央放元宝饺,一圈圈向外摆,一圈一个样,整齐,顺眼,直至一百个。

  奶奶拌的馅也有多种,兼顾一家人的口感喜好。她说,席面能见的菜品,都可做馅,被饺子包罗其中,做人得像饺子一样大肚(度)。奶奶还说,饺子馅要始终顺着一个方向搅拌,拌出来的味道才好。因为顺着一个方向搅拌,馅才有凝聚力,有嚼头儿。就像喝粥一样,不能为了让粥快点凉,就胡乱搅拌,那样,粥的味道就散了,不好喝了。读书也一样,东一下,西一下,乱打乱撞的,没有一个始终如一的目标,终是出不了什么成绩的。

  奶奶还在馅里放一些取意吉祥的东西,赋予饺子很多好意头,就像做年夜饭一样,满桌菜谐音吉祥,寓意幸福。置硬币冀望财源滚滚,掺粉条代表长命百岁,搁红枣意指红红火火,包糖果蕴意甜甜蜜蜜,拌糕点隐喻步步高升。奶奶说,包完剩面预示来年粮食增收,剩馅意味蔬菜丰产,面馅皆剩,是粮菜都丰收。

  “送客饺子迎客面。”姑父一家初二来拜年,吃过团盒,每人端上一碗面;初三早上,他们返家,奶奶煮顿饺子送行,说,趁热吃吧,一路平平安安,日子圆圆满满。

  除夕之夜,灶膛内通红,黄豆秸烧得啪啪响,明亮的火舌欢快地舔食锅底。奶奶的脸在火光的映照下,充溢温馨的笑意。水开了,饺子如一群跳水运动员扑通扑通跳进去,蒸汽袅袅地腾起来。沸了,用木铲顺一个方向贴锅沿成圆形推动,饺子忽上忽下,一起一伏,像小鸭子戏水欢腾。点半瓢凉水,如此反复。两三次之后,饺子腹鼓肚胀,摇摇摆摆,不粘不破,锦鲤般浮汤面,翻出“鱼肚白”,即熟。香气四面泛开,能馋来左邻右舍的娃。奶奶高呼爹点爆竹,边舀饺子,边念叨:“元宝入库!金玉满堂!”饺子舀出来,清汤还清。碗里一样,饺是饺,汤是汤,既亲又清。头碗供奉祖先,第二碗让我哥送给院西头的满奶奶。舀给爹和伯父的,奶奶故意弄破几个讨口彩,“喜开花,挣了!发了!”

  童时,我是捂不热钱的“二传手”,拜年收个两三元的红包,转脸被爹娘“没收”,说表姊妹来了得回礼。奶奶手头紧,不给零花钱,但年三十会“阔一把”,在年饺里包压岁钱。“新年饺子香又甜,肚皮里面吐银钱。”奶奶洗净一把硬币,包在年饺里,说谁碗里“吐”出来就归谁,谁就是幸运的人。

  端上桌的饺子,热气腾腾,饱满精神,褶皱处煮透了,舒放,晶亮,蝶翅般抢眼。新年的钟声正好敲响,奶奶喊拢一家人围坐一起,笑着说:“一热顶三香,慢慢吃,小心磕伤牙!”没见奶奶数饺子,却总是孩子的一样多,大人的同样多。一小口一小口咬开,谁吐出一个,奶奶擦净油污,放到谁面前。饺子溜滑,筋道,无破损,脆嫩鲜香。吃完后,我碗里沾着油腥子,奶奶舍不得,用饺子皮擦一遍,捏好,自己吃。

  我们碗里每年都吐出硬币来。一分的,奶奶说“一帆风顺”;两分的,说“二龙腾飞”;五分的,说“五福临门”;两分加五分的,说“七星高照”……唯图奶奶自己碗里没有,我疑惑地问奶奶是怎么回事。奶奶笑说:“傻孩子,你们刚从蛋里钻出来,正如日冲天,运气肯定好哟!”第二年依旧如此。第三年,我偷偷跟奶奶换了一碗,可硬币还是在我碗里。奶奶走的那年,娘告诉我,奶奶包饺子时作了记号,将带记号的都盛在我们碗里,你是满孙,奶奶最疼你,最多的自然落在你碗里。那年,奶奶早料到你会掉包,两碗都放了硬币。我听后,冲进黑夜,一口气飞奔到祖山,跪在奶奶坟前嚎啕大哭。

  奶奶在年饺里放的硬币,一枚五分的,我一直舍不得花。我将它珍藏在抽屉的暗箱里,时不时拿出来,擦亮,把玩,与小伙伴们猜面向,转圈圈,做硬币游戏。它像我的常胜将军,一扫天下,次次夺冠。

  记不清奶奶当年是怎么离开的,但我清晰记得奶奶包年饺煮年饺的场景,甚至可以画下来,画成一本连环画。我还反复梦见奶奶,包头巾,缠小脚,矮矮的,瘦瘦的,端着年饺从我家厨房走出来,香味直窜鼻孔,我想尝一个,梦就醒了。

  回乡下过年,我总会洗净这枚硬币,亲自包到饺子里,打记号,清蒸好,作为拜祖年的祭品,初一供奉在奶奶坟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硬币犹记 年饺香
洋湖凼的龙灯
“化用”的技巧
散灯节,耗子嫁满女
春天在喊你们的名字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硬币犹记 年饺香 2023-02-05 2 2023年02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