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李镇东 统筹/罗飞虎 段神佑 王 雷 李文恋 文/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 翔 图/石鼓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又到一年交卷时。
2022年,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安全稳定的多重考验和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石鼓区经济发展书写下怎样的一页?
“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多,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好。”1月9日,在石鼓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市政协副主席、石鼓区委书记颜和平满怀希望与激情地说,全区上下团结奋斗,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保持承压前行、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数据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经济发展的“速度”。石鼓区委副书记、区长谢海蓉罗列了一组数据: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0%(预计数,下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7%,三产占比高达88%。“来之不易的是,这些数据都是在历年以来全区绝大多数经济指标处于高基数、高增速的‘双高’运行基础上,实现了各项经济指标稳定增长。”
【2022·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经济大盘稳健运行
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0亿元、增长5%;
固定资产投资190亿元,位居城区第一,增长3.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25亿元,位居城区第一,增长3%;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7%;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77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一。
★产业项目扎实推进
争取国省预算内资金1.34亿元,争资总量连续四年排名城区第一;
全年实施重点项目73个,累计完成投资88.15亿元;
虎形山片区成为全市首个片区开工项目,华辰物流园、玛雅海滩水公园成为全市集中观摩项目,南华附一重大疫情救助基地、博文高级中学二期建成投用;
湖南汇俊、衡阳南凌涡轮增压项目竣工投产,中心敬老院、中医正骨医院主体完工,湖南高速衡阳物流港、西湖公园棚改等项目有序推进,市重大建设项目“五制一平台”综合考核排名城区第一。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创建全市首批五星级办税服务厅,打造“101深度咨询室”服务品牌,为市场注册登记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
大力推行三级领导联点项目(企业)走访帮扶机制,联企服务“解难题攻坚月”活动典型经验获得全市推介;
出台促进“个转企”“小升规”十条激励措施,用真金白银鼓励支持市场主体做大做强;
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34847家,比2021年底净增5921家,市场主体培育工作在全市作典型发言。
★安全底板不断夯实
深刻吸取“1·8”事故教训,痛定思痛、知耻后勇、团结实干,从体制机制到实际操作,从责任明晰到闭环管理,顺利完成省安全生产专项巡查整改,扎实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发展安全底板筑得更加牢固;
高效处置多起输入性散发疫情,成功应对汛情旱情火情挑战,国省两会、党的二十大等特护期实现“七零”目标,获评湖南省平安建设重点推进县市区。
★社会民生保障有力
重点民生实事顺利完成,7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电梯加装数量排名全市第一;
完成房产遗留问题办证6414户,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369张,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695个,石鼓船山实验中学、江霞小学正式招生;
成功联合主办中国《诗刊》社第38届青春诗会;
青山街道成功创建全国计生协会“暖心家园”,旭东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梓青公路入围全国“产业兴旺路”前十名。角山镇获评省级“同心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华辰物流有限公司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2023·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
『实现路径』
路径一·聚力扩大内需挖潜力
促进消费回暖。鼓励新消费模式,加快发展新兴消费业态,推动线上线下消费双向提速、传统和新型消费双向融合,积极发展无接触配送、线上交易等服务新模式;
拓宽新消费场景,依托湘江、蒸水沿岸建设餐饮、小吃、酒吧一条街,支持发展“首店经济”“街区经济”和“夜经济”;
激活新消费市场,开展消费专项行动,支持住房改善、家居建材、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体育服务等消费,最大限度激活扩大本地消费和吸引集聚外来消费;
扩大有效投资。集中力量抓好60个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年度投资80亿元以上;
畅通流通环节。实施物流发展“强基补链”工程,加快推动湖南高速衡阳物流港、华辰物流园(二期)等物流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全区冷链物流发展水平。
路径二·聚力产业项目强支撑
提质升级商贸物流产业,加快专业市场和老城区商业提质改造升级,支持华源、万居、中亿等专业市场以商招商、以商聚商;
提速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加快以石鼓书院、华侨城为代表的文旅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中医正骨医院改扩建、南华附一扩院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医疗+养老”产业规模;
提标赋能智能制造产业,支持天雁机械、振洋汽配等龙头企业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力度,持续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加快新型装备产业园建设,加强与厦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的战略合作,力争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增长潜力大的新型工业企业,推动新型装备产业园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对接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产业布局,加快布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链建设、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重点扶持以中建·衡阳中心、华耀城国金中心为代表的总部楼宇产业群,力争引进更多金融、建筑企业总部。
路径三·聚力改革创新激活力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布局建设一批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检验检测中心,鼓励企业“揭榜挂帅”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落实“人才雁阵”行动计划,持续开展“万雁入衡”行动,进一步支持企事业单位聚才用才,筑牢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
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大力实施外贸“破零倍增”工程,支持石鼓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优化营商环境促动。持续擦亮“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跨域通办”等品牌,让企业群众更快办、更好办、一次办。
路径四·聚力城乡融合促发展
加快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进度,做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深入推进城区“断头路”三年清零计划和雨污管网分流行动计划,全面开展拆迁安置遗留问题三年攻坚行动,最大程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新型产业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推进老城区市政设施隐形化、地下化、一体化建设;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村级+企业”合作模式,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力争新增1—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路径五·聚力绿色发展优环境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兴建绿色建筑,发展绿色交通,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巩固深化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工作成果,着力推进大气污染、水污染、土污染综合防治,确保区域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确保蒸水河水质进一步好转。
路径六·聚力改善民生增福祉
扎实开展“四位一体”稳岗位保就业“雁盛计划”专项行动,突出抓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持续推进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教育教学提升工程,加快推进人民路华侨城小学、八中华侨城校区建设,谋划建设虎形山小学,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1000个以上;
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逐步改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抓实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路径七·聚力筑牢底线保安全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纵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加大对信访积案的调处化解力度,坚决挤压涉毒、电诈、性侵未成年人三大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空间,积极推广“屋场恳谈会”“湾村明白人”“五中心合一”“法治物业”等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新的一年,石鼓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主题不会变。颜和平表示,全区上下将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凝聚各方力量,激发干事活力,把经济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空白点转化为增长点,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奋力答卷的过程中,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创宜游“锦绣新石鼓”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