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易成章 通讯员 伍 帅
补链,延链,强链!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原定于12月中旬在衡阳举行的2022湖南输变电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已经延迟。
承办本次论坛,是衡阳建设“中国电工城”的实际行动之一。作为东道主,除了组织工作,衡阳在论坛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展示输变电产业特色优势,吸引上下游企业投资。
建设“中国电工城”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但重中之重无疑是围绕“补链、延链、强链”设目标、找短板、补短板。在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设定目标后,推进动作频频。
任务分解,时间节点已排定
建设“中国电工城”不是一蹴而就的。围绕目标,衡阳已经把任务分解,设定前期时间节点。
到2023年,电工产业链力争实现产值330亿元;到2025年,实现产值500亿元。
发展重点则敲定三个产业群:输变电产业群、电线电缆产业群、新型能源产业群。
作为现有产业基础最好、最强产业群,大力发展输变电无疑是建设“中国电工城”的重要抓手。衡阳将以特变电工、国创电力为龙头,着力打造衡阳市“电抗器→互感器→变压器→开关设备→成套变电系统”系列产品为主体的输变电产业全链条,成为全国产业链条和配套体系最完善、辐射带动效应最强的输变电产业群。
在全国同行业占据高端位置的电线电缆产业群,目标是继续做“领跑者”。衡阳将以金杯电工、恒飞电缆等企业为依托,在航天航空、5G基站建设、数据中心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特种电缆实现技术和产能的突破,开发特高压电缆、新一代核电电缆、智能电线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形成电线电缆产业产品全覆盖。
新能源产业正值“风口”,培育发展新型能源产业群也被纳入计划。我市将以衡阳瑞达电源、湖南领湃新能源为重点,培植发展耒阳太平风电、衡阳永清环保能源、衡阳理昂生物质发电、衡阳力赛储能等新型能源企业,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构筑未来能源产业发展新优势。
由于建设“中国电工城”涉及雁峰区、衡南县、高新区等地,我市已经成立高规格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各项相关工作。
补链延链强链,消除“两头在外”
如果把我市的电工产业比作一个人的话,就会发现当前存在躯体强壮,而头、脚偏弱的情况。
以衡变、金杯电缆、恒飞电缆为代表的产业链中游企业较多较强,而上游原材料、组部件企业以及下游产品运用企业偏少,有些跟不上中游产业链发展需要。即存在供应商和客户“两头在外”现象。
补链延链强链的过程,就是消除“两头在外”现象的过程。一旦完整、协调的上中下游电工产业链形成,“中国电工城”的建成就水到渠成。
目前,我市已经敲定“五单一图谱”工作机制:以龙头企业、优势产品为切入点,梳理产业链重大项目、重点问题、招商引资项目等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压茬推进。
政策是产业发展的“推手”。
我市将参照省内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等产业集群(产业链)做法,争取制定出台省、市输变电装备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及输变电产业专项支持政策,设立省、市输变电装备产业基金,引导国、省输变电装备领域的重大项目、资金基金、领军人才等资源向衡阳集聚。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支撑。
去年10月,衡阳市党政代表团赴特变电工新疆总部考察调研,签署了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到五年,特变电工新疆总部将在衡阳规划和实施输变电、新能源领域及“特电入衡”等项目,预计投资100亿元。
根据《2021年衡阳市产业链重点项目情况一览表》,我市对产业链12个在建、在谈、已签约项目动态跟踪服务,每月定期深入项目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和困难。
围绕电工产业建设,我市正推动以衡阳为中心打造全国输变电产业基地:在雁峰区规划建设申报片区输变电特色小镇;在白沙洲工业园区(珠晖片)建设变压器等核心设备配套园;在衡阳县建设特高压直流输变电核心设备产业园;在衡南县建设特高压交流输变电核心设备产业园;在三叶创业基地建设输变电产业龙头企业配套件加工基地,不断升级“中国电工城”的“配置”。
平台是产业发展的舞台。
我市通过整合优化产业链各类资源,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人才招引平台及企业交流合作平台3个产业链发展平台,为产业链上的企业解决人才需求问题。
为实现“产、教、学、研、用”融合,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对高层次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科技攻关等方面的合作,我市将依托南华大学、衡阳师院、湖南工学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衡阳技师学院等院校,联合重点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湖南省输变电产业学院和输变电产业技师学校,为全市电工产业发展提供工程师型应用人才与高素质“工匠队伍”。
以一家或多家政府平台公司出资参股,输变电产业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运营模式,统筹科技资源,我市将在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级输变电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协同推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金融是产业发展的“血液”。
我市将鼓励湖南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台政策,为电工产业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鼓励南粤基金建立输变电产业发展基金,为产业链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让金融活水更好地注入产业链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较好地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热情周到招商安商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建设“中国电工城”,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及企业辖区创造优良发展环境。
9月29日,全市优化干部作风动员大会召开。市委书记刘越高强调,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和执着,坚决打赢作风建设攻坚战、持久战,推动干部作风持续向好。在市级层面,我市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服务企业,主动靠前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重大项目建设“五制一平台”实施方案、衡阳市服务民营企业10条措施,推出“五赋”机制…… 我市打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
相关市领导先后6次带队深入电工产业链13家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运营实际情况,收集企业发展问题,并建立问题清单交办、督办、销号工作机制,已协调解决力赛储能、衡变公司等企业燃气锅报建审批进度缓慢、项目报建困难、土地供应紧张等7个实际问题。
建设“中国电工城”的“主战场”在雁峰区——57家规模企业,雁峰区有11家,其中包括3家龙头企业。2020年,衡阳市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链正式成立。作为产业链承载主体,雁峰区配备专业班子,深入重点企业开展专题调研,全面摸清产业链发展现状和重点企业项目建设及融资、人才、产学研需求,建立“一企一档”工作台账,形成“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制定了“一链一策”三年行动计划,明晰了“强链、延链、补链”发展路径。
土地、资金、人才……这些生产要素对于产业发展缺一不可。
雁峰区协调对接交通银行,去年为衡变公司、金杯电缆、恒飞电缆等企业全年累计授信14.7亿元,使用5.4亿元;推动衡变公司、恒飞电缆与南华大学签订产业工人订单班培养合作协议,推进了产业工人订单班培养工作;推动建设输变电现代产业学院,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立项审批;召开企业座谈会、政校银企交流会,增强企业间沟通交流,增强产业链凝聚力……
2021年3月,以衡变公司为龙头的湖南省湘雁输变电产业服务中心成立,13家发起单位中有湖南大学、中车株洲机电、湘电集团、电力设计院等省内知名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5月,衡阳成功举办“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新型节能输变电技术论坛、输变电产业集群高峰论坛,进一步提升了衡阳输变电产业的影响力。6月,输变电产业集群顺利通过了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初赛,加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参赛队伍。
2021年12月,衡阳输变电产业集群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变电工输变电产业集团总部落户雁峰区;金杯电缆智能化车间新建50亩地完成拆迁交地;恒飞电缆智能化产业园项目第一期173亩土地完成交地,二期130亩地手续和征地拆迁正加速推进;输变电特色小镇和输变电聚集区的规划和申报工作有序开展,为湖南输变电产业集群发展为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总是在奋斗中续写新的辉煌。从现在开始,建设“中国电工城”的精彩新篇,已经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