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②)每天,联网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废水废气排污口排放数据,都被环保监测系统“看在眼里”。何建锋说,得益于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天罗地网”,大大提升了执法的精准度和环境保护的效能。“如果企业在线监测出现超标,平台数据就会显示成红色,系统立即推送短信通知相关人员核查。若经排查确为真实超标,市生态环境局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而对于日常治污设备运行良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则规范推行非现场监管执法,做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
“我们还将依靠科技手段,不断升级系统平台,增加污染物监测种类,接入更多排污企业,实现对全市污染源的全天候无缝隙监管。”何建锋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出了具体要求、作出了具体安排。作为新时代生态环保铁军的一员,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继续抓住“科技”这把钥匙,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科学技术深度融合,促进生态环境管理从传统模式向“科技赋能环境监管”模式转变,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力量。
【未来怎么干】
下好“三步棋”
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11月15日,雨后空气格外清新,记者站在高处俯瞰衡阳城,城市上空空明透亮,美不胜收。
近年来,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管理力度不断加强,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今年1—9月,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89.4%,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45ug/m3、29ug/m3,同比分别下降10%、9.4%;湘江干流衡阳段水质均值达到Ⅱ类水质,13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环境污染防治提出新的战略目标,要求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蒋云新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风险管控、系统治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着重下好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力度、提升生态环境执法能力、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三步棋”,全力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力度,下好“先手棋”。继续优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动重点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建立监测体系;强化环境风险预测与预警,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监测,建立区域联动响应机制;加强污染来源、成因及传输解析,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与污染排放的关联分析能力。
提升生态环境执法能力,下好“关键棋”。全面推进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强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执法信息化,完善以移动执法为基础的生态环境监督执法系统,加强在线监控和用电监控建设,通过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创新非现场监管方法。
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下好“制胜棋”。加强统一规划和项目管理,建立信息化项目库,系统整合环保专网、政务云等各类网络、计算、存储资源,逐步建立分布式存储体系,打造共建共享、逻辑统一的“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