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吟吟
GDP总量2981.66亿元,同比增长5.3%!今年前三季度,衡阳以快于全省、全国的经济增速,助力全省之稳,体现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衡阳担当”。
进入四季度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力落实国、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持续巩固前三个季度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一路上扬,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位居全省前列。
市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8.6%,增速全省第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14.3%,增速全省第一;地方税收收入增长 14.9%,排全省第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3.4%,排全省第二……翻看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一系列关键数据,既有量的扩张,又有质的提升,折射出衡阳经济蕴藏的潜力与韧性。
新动能积蓄增强,高质量发展指标更加优化
先从产业来看。
作为整体经济的“压舱石”,衡阳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随着要素保障不断加强,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化、科学化,产业链供应链循环改善,加之重大工业项目产能全面释放的拉动,1—10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8.6%,分别比上半年、三季度增速加快0.4和0.2个百分点,增速稳居全省第二。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制造业增长8.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2%。
服务业实现有力回升,贡献明显。1—9月,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8%,增速高出全省平均20.5个百分点。涉及核算的八大重点服务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优”的结构正加速构建,新动能也在积蓄增强,“高”“新”经济含量稳步提升。工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1—10月,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分别增长20.6%和12.8%。
此外,随着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快,相关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增长。1—9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8.2%,明显快于全部服务业增长。
这些代表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指标向好,充分说明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投资消费整体好转,经济复苏动力强劲
再从“三驾马车”来看。
稳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下转第八版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