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 翔 通讯员 周 健
“从地图上看,杨桥镇像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然而,左右两翼发展并不均衡……”近日,在衡东县杨桥镇南冲村的党建展馆,镇党委副书记刘俊伟向记者介绍,曾经,这只美丽蝴蝶的“左翼”较为偏远落后,尤以南冲、荆竹、荷月、上水、东烟等5个村落为代表。
这5个村地处杨桥镇西部,距离衡东县城接近1个小时车程,共有村民12708人。因山高路陡、土地贫瘠,村民普遍比较贫困。其中,荆竹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
如何破题?衡东县委给出的答案是——“念好‘连’字诀!”通过村庄连片规划、产业连片发展、乡村连片治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启“跨村联合、抱团发展、同步振兴”新模式。
村庄连片规划,共绘振兴蓝图
在杨桥镇有一条“扶贫大道”,绵延10.6公里。自2018年建成通车之后,该路打通了村民们对外联系的“瓶颈”,也形成了5个村落的“致富回路”。
“这不仅是一条联村路,更是一条连心路。它串联着五村百姓的致富心愿,也连接着党心、民心。”据介绍,联村建设的初心就是想“握指成拳”,通过合理的规划统筹,让“位置相邻、资源相通、文化相融、需求相似”的5个村彼此产生“化学作用”。
上下同欲、目标一致,方能扬帆远航。该县编制了《杨桥镇“党建+乡村振兴”示范片五年发展规划》,以南冲村为中心,推动荆竹、荷月、上水、东烟等村结成党建联盟,在产业、交通、人才、文旅、民生等方面互学互促、抱团发展。
杨桥镇把党委前移至片区一线,推行“1+5+X”的组织运行模式。其中,“1”即一个“片区联合指挥部”;“5”即片区内5个村级党组织;“X”即把党的建设、特色产业等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资源共用、难题共解、成果共享。通过靠前指挥、靠前帮带、靠前服务,该镇彻底扭转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作用发挥不好的不利局面,全面提升片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
产业连片发展,打通振兴脉络
“这些野猪都是致富‘金猪’。这片荒山也因为驯养野猪,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上门客户……”在上水村五组风水坳,村党建、乡村振兴专干刘云娥向记者讲述着这里的美丽嬗变。
曾经的风水坳是一片荒山,芳草凄凄,难寻一个匹配的产业。2019年,村“两委”经多地考察,发现驯养野猪大有市场,而大片荒山正是绝佳的场地。“一个致富点子被大家脱口而出——养野猪!”刘云娥说,村里很快就成立了衡东县福源种养专业合作社,以集体公有山林折合股金入股,按照“支部引领、农户管理、村民受益”的办法,让村民们既可以享受村集体分红,又可以获取饲养野猪所带来的收益。
“联片发展的最大优势是,既连点成片,又独立成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欧阳煜坤说,这5个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同时采取结构互补、资源互享、技术互助、产品互销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村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支撑。
在生产结构上,各村分别侧重发展畜牧业、种植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在产品结构上,东烟、上水两村以种植水稻、高粱等粮食作物为主,荷月、南冲、荆竹等村以种植百合、羊肚菌等经济作物为主;在品种结构上,区分高、中、低等级,分类种养,片区内既有普通稻、家猪等常规品种,又有优质生态稻、驯养野猪等特色农产品,分别满足消费者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5个村还共同申领注册了“多彩杨桥”地理商标,抱团开拓市场。
乡村连片治理,迸发振兴动能
“矛盾纠纷少了,干群更加和谐了,大家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提高了,集体经济发展好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都得益于乡村连片治理。”采访过程中,荷叶村七旬老人钟老自豪地对记者说道。
“五村联建就是要打破各个村的壁垒,让大家合村又合心,村村连成‘朋友圈’。”杨桥镇党委书记彭贵禄如是说。
据悉,联建片区始终把乡村治理摆在突出位置,发挥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以乡村善治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片区结合各村风俗民意,统一制定村规民约,建立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各村分别成立“话闲事”队伍,吸纳党员村干、协警和退休教师等“湾村明白人”入队,有事敞开说、好坏大家评,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时间见证了这5个乡村的蝶变。2020年,荆竹村成功脱贫摘帽。2021年,片区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12.6万元,南冲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