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进
由于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随之增长。与其他器质性疾病一样,精神障碍同样是一种疾病,所不同的是精神疾病的病程长,治愈率低,易复发。深入全面地开展精神健康宣传教育,讲好新时代精神卫生故事,不仅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讲好精神卫生故事有利于消除社会歧视
据专家们预测,21世纪将是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流行的世纪。据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室门诊记录显示,每年来该院就诊的病人已超过1万人次,住院治疗日均700人左右。现在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较为短缺,还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而且治疗精神病费用较大,大多数精神病人的治疗费用还是由病人本身或者家属负担的,许多家庭由于经济困难不得不把精神病人关在家里或者让其流散社会。而且,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有时可能伴随病人终身,这不但需要病人自己及其家庭有极大的信心和耐心,也需厚实的经济条件做支持。大多有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因为有一个精神病患者而将整个家庭拖垮、拖贫。
加强对公众的精神病方面的健康教育,讲好新时代精神卫生故事,宣传和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可以使公众更多地了解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弘扬社会正能量,维护自身的健康,更有利于消除社会歧视,并创造良好的社会及家庭环境,接纳精神病人回归社会,更有利于社会各界对精神病患者家庭提供资助。
缺乏适应能力及心理卫生的自我调适能力是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的心慌、胸闷、出汗、手抖、坐立不安、敏感多疑等症状可能就是心理疾病的前期表现,尽早得到医生的指导,精神疾病就可以被减轻或完全治愈。因为精神健康宣传教育不到位,所以人们对精神病认识不当,以至于一些患者家庭存在“病耻感”,认为家庭成员患精神疾病是件不光彩的事情,即使有病也不愿意去专科医院进行治疗。这也给非正规医院提供了可乘之机。
由此看来,讲好精神卫生故事不但是精神病医院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患者和家属应该重视的一项内容。
如何讲好新时代精神卫生故事
自从开始了精神卫生工作,我深深地感受到,精神卫生工作者从事的工作不是“高精尖”,更不是“高大上”,但是,讲好他们的故事也同样动人。
周文是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一名精神科男护士。2012年3月的一天,一名精神疾病患者在多名家人陪同下步入病区,接待护士完成入院体查后,在例行检查病人随身携带的背包时,病人突然情绪激动,拒绝住院,并随手从背包中抽出一把菜刀挥舞,吓得家属和护士连连后退。眼见在场的家属和护士就要受到伤害,正在旁边书写护理记录的周文见状,赶紧绕至病人身后,紧抱病人双手,试图制止病人的疯狂行为。无奈病人体形高大,在制止过程中周文不幸被砍伤,致左手前臂一处长10cm、深约2cm的伤口,并伤及肌腱。直到病人保护性约束后,周文才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送到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处理伤情,伤口缝了10多针。伤愈后他依然积极乐观为病人体贴服务。
杨涛在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近20年,她是病人心中最美的天使妈妈。一天早晨,一名患者趁其他病人家属来院探视开门之机,夺门而出,身怀六甲的杨涛捧着肚子条件反射般追了出去,在追赶途中不慎摔倒,同事吓了一大跳,而她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笑着说:“没事,穿上白大褂就意味着责任和奉献。”
精神卫生工作者长期从事繁琐而高风险的工作,职业伤害防不胜防,但他们初心不变,毫不退缩。精神科护士“衡州工匠”获得者周丽文伤残七级,护理部主任梁咏梅伤残九级。据统计,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每年都有护理职业伤害事故发生,但该院的精神科护士们心里始终装着病人,装着爱。他们热爱护理事业,崇尚南丁格尔精神,每天都在书写着动人的故事。
近几年来,我国精神病防治工作发展迅速,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建立了较健全的医疗卫生防治网。目前精神病的健康教育仍满足不了人们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很多地区仍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付诸行动。其主要原因是精神卫生工作力量不足,专业医务人员缺乏,更重要的是社会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精神病的健康教育,如何讲好精神卫生故事仍是任重而道远。
希望加大对精神疾病防治的科普宣传,讲好新时代精神卫生故事,进一步提升精神卫生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让精神科医护人员付出的劳动、承担的风险与实际报酬逐渐匹配,这样才能让精神科既能引得进人才,也能留得住人才。
同时,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向公众宣传精神病有关知识及精神病防治的重要性,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动员社会理解、关心、爱护、帮助精神病人。讲好精神卫生故事,宣传推广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引导公众培育积极心态、预防不良心态,引导全社会科学、理性地对待心理行为问题人群和精神障碍患者。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各级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全面提升干部的心理素质。
(作者系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