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朱嘉林 通讯员 李娟)尿毒症患者手部肿胀溃疡,疼痛难忍,抗感染治疗后仍然反复发作,痛苦不堪。近日,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为该名患者悉心护理,解除了“肿胀手”难题,患者及家属感动不已。
58岁的彭先生是一名尿毒症患者,长期血液透析治疗,但近3个月来他左上肢出现肿胀,疼痛难忍,局部可见膨隆静脉血管瘤,左手指局部溃疡,部分结痂,动静脉内瘘处可扪及震颤,可闻及杂音。彭先生每天疼痛不已,先后辗转多家医院手外科、肾内科等住院治疗,行双上肢血管彩超未见异常。医生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手部溃疡并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局部换药治疗,但仍反复,溃疡较前好转,仍有肿胀,手部胀痛。
“快救救我,我就要痛死了!”8月,彭先生来到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该科主任胡双红和当天值班医师迅速跑过来详细询问病史,立即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暂时进行止痛治疗。看着被彭先生被折磨得嗷嗷大叫,胡双红陷入了沉思,决定一定要查明原因。第二天她带着彭先生在彩超室重新完善了手部彩超,反复叮嘱彩超医生认真查看,在胡双红和彩超室医生长达十几分钟的检查下,发现患者左侧动静脉内瘘处静脉有多侧支形成,因此判断彭先生造瘘并发症“肿胀手综合征”。明确方向后,胡双红将病情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在局麻下行动静脉内瘘侧支结扎。术后,彭先生疼痛明显缓解,持续3个月的折磨终于有了好转,值得庆幸的是彭先生动静脉内瘘震颤仍明显,内瘘仍通畅无需再次行动静脉内瘘术。半个月后,彭先生手部溃疡伤口慢慢好转,手肿逐渐消退,彭先生的脸上出现久违的笑容。
据悉,肿胀手综合征是动静脉内瘘术后的一种少见并发症,因静脉回流障碍或返流造成患肢远端静脉高压,从而表现为病变侧远心端肢体肿胀,伴广泛侧支开放,动静脉内瘘回流静脉瘤样扩张,严重者表现皮肤营养障碍、皮肤增厚、色素沉着、甚至溃疡。部分病例同时导致淋巴回流障碍,皮肤桔皮样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容易继发血栓形成,影响血液透析通路的使用和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