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衡阳好医师”、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医师邓文婕:~~~
~~~衡阳市中心医院成功救治,帮助患儿逃离“鬼门关”
衡阳市中医医院:~~~
祁东县妇幼保健院:~~~
~~~
衡阳市中医医院:~~~
祁东:~~~
2022年09月26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阳好医师”、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医师邓文婕:
不忘初心,做心灵“摆渡人”
为患者做检查。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林   通讯员   李   微

  邓文婕自2007年毕业后一直就职于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名精神科临床医师。从一名医学生成为临床医师,面对的不再是实验室的模型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让邓文婕感到既紧张又兴奋。迄今,经过十几年职业生涯的历练,面对的还是特殊的患者,她深刻意识到想要成为一名爱岗敬业并心怀热忱的医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仁心:拯救患者是医者的责任


  初入这个行业时,邓文婕就明显感觉到除同事外,身边的大部分人都对精神病患者有着深深的误解,他们认为精神病患者都是“会无缘无故打人、骂人的疯子”,很少有人去深入地了解他们。而作为精神科医师,更是难以得到大众理解,认为精神科医师只是“疯子看守员”。当时,身边很多从医人员都不愿意踏足这一领域,以致邓文婕医师选择该行业的决心开始动摇。

  但在邓文婕看来,医者仁心,医师的本职就是治病救人,不应对病种进行挑剔,精神疾病也好,躯体疾病也罢,既然都称之为病,那就都得治。“如果没有医师愿意伸出援手去拯救那些精神病患者,那他们必然会因‘病入膏肓’而不自知,做出危害自身和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每每想到这些,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促使她不再“瞻前顾后”,心无旁骛地投身于精神科的临床岗位中。


  上进心:提高业务能力是医者的使命


  作为一名精神科的管床医师,平日里的工作尤为辛苦。邓文婕介绍,近几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造访”,各行各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全面抗击疫情的同时还得为了生计忧愁,在超负荷的身心压力下,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势头,甚至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数量本就不多的精神科医师面对此等强度的病患收治压力下,还得接受一周最多达三次的值班密度,这让身处一线的他们身心俱疲。如果遇到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他们整个值班过程都得保持高度警惕,不时与夜班护士一起巡查病房,防止患者自杀、自残。这对一个年轻医师来说不仅仅是体力上的考验,更多的是意志上的考验。

  据邓文婕回忆,有一次,她接诊了一位新入院的患者。问诊时,该患者仅表现有发病状态下的语无伦次,并无其他过激行为,因此,邓文婕对他也就没有过多防备。但他却趁邓文婕写病历时,毫无预兆地冲向邓文婕又抓又咬,最后还是在家属和赶来的医护人员合力下才制止他。邓文婕的手臂已被咬得又红又肿,事后大约两周时间才逐渐消肿。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她的脸上还隐约可见当时被抓留下的痕迹。邓文婕心有余悸地说道:“回家后,我的家人看到我满是伤痕的脸和手,很是心疼,纷纷劝我去申请换岗,认为我一个女孩子从事这个行业太危险了。”

  她长舒了一口气,接着说:“虽然我当时也确实感到很委屈,碰上这样的患者不能打也不能骂,心中难免愤愤难平。但只要想起患者家属那满脸的歉意和无奈时,我也只好宽慰自己,这事怪不得患者,只怪自己临床经验和防范意识不够强,而且,这样的患者不治好,对家庭、对社会都是一种隐患。”带着这份使命感,邓文婕先后奔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湘雅附二医院及省脑科医院进修学习,只为提高自己在精神病专业领域的救治水平。几年来,她的业务能力突飞猛进,迅速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专业技术骨干,甚至吸引不少患者和家属慕名前来求诊。

  邓文婕很喜欢李大钊的一句话:“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她不仅用这句话勉励、鞭策自己,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也用这句话坚定了自己务实求学、永不止步的决心。

  平日稍有闲暇,邓文婕就不忘学习医疗行业新理论、新技术。“如今,时代在进步,医学领域日新月异,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邓文婕感慨地说,“作为一名精神科医师,我深有体会,面对这类特殊群体,我们唯有用精湛的诊疗技术和无微不至的服务,才能在我们医患之间搭建起一座信任的桥梁,继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更好地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魔障,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关心:对待患者体贴入微


  采访过程中,邓文婕科室的同事向记者透露,有一年冬天,天气骤然转冷,邓文婕例行查房时发现一名患者蜷缩着身子坐在床头瑟瑟发抖,原来是他衣物没有备够,而家属又暂时联系不上。邓文婕立即回到医院家属区的房子里翻出了好几件衣服让患者穿上。因住院患者大多来自农村等偏远山区,有些甚至还是“三无”患者。于是邓文婕动员科室同事为这些贫困患者捐赠衣物。她甚至自掏腰包买牛奶、糕点、饼干、水果等,激励懒散患者积极参与医院的“工娱治疗”,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恢复社会功能,以便能更好地适应出院后的生活。邓文婕始终坚信,医者父母心,希望自己生病的“孩子”早日康复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心愿。

  从医十五载,邓文婕始终任劳任怨的坚守在一线岗位上,因心系患者,她多次放弃年休假与日常假期,深入病房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她非常重视患者的病情转归,一旦有任何变化,她都会义无反顾地赶往病房,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就是这样一个把青春与热血洒在医疗岗位上的“女战士”,用她的专业医术和崇高医德赢得了患者与家属的赞赏、信任,也收获了多面饱含感恩之心的锦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不忘初心,做心灵“摆渡人”
12岁男童突发暴发性心肌炎
受益颇多,适宜技术班获好评
首例试管婴儿龙凤胎诞生
“消炎药”是不是“抗菌素”?
院长开课 为师生示范教学
口腔健康知识进校园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不忘初心,做心灵“摆渡人” 2022-09-26 2 2022年09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