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树连
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女人,典型的贤妻良母。她一生辛劳、默默无闻,没有惊人的事迹。但她身上所体现的勤劳善良、艰苦朴素、积极乐观的品德,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继承和发扬。母亲不幸于2022年8月18日辞世,享年88岁。痛失慈母,我肝肠寸断,万分悲痛。悲痛之余,以拙笔记文,追忆母亲简单又不平凡的一生,以表深深的怀念和哀思。
慈母一生孝敬父母公婆,体贴爱人,慈爱儿女。母亲数十年如一日相夫教子,照顾老人,勤俭持家,劳心劳力,从无怨言。爷爷晚年多病,母亲常侍汤药,多年恭敬如始,乡邻交口称赞,在家乡有口皆碑。父亲晚年患有重疾,母亲对父亲百般照顾,体贴入微,直到父亲安详离世。母亲对子女百般呵护,循循善诱,事无巨细,终生付出,多灾多难的子女都在母亲的细心呵护下健康成人。记得我少时体弱,曾患不明原因便血,母亲到处求医问药。后不知从何处求得一偏方,用血色芥菜蒸肉,居然疗好了我的顽疾。在那生活十分困难的日子,母亲总是想方设法护佑儿孙,始终毫无保留地将爱和关怀给予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的慈爱一直伴随在儿孙和家人身边,从未离开。
慈母一生辛勤劳作,不畏艰难,默默付出。母亲自7岁开始做童养媳,曾当过佃农,参加过互助组,从生产队到家庭联产承包,始终保持着自强不息、改天换地的精神,秉持着坚韧不屈、永不言弃的品性,历经时代变迁,走过风风雨雨。母亲早年因患有疾病,劳动常有不便,但母亲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克服病痛,意志坚定。忆往昔,母亲披星戴月,冒严寒、顶烈日,风里来雨里去,勤劳耕作的感人情景,洗洗刷刷、缝缝补补的亲切身影,忙碌奔波、尽心尽力的动人画面,与我们谈笑风生、谆谆教导的音容笑貌,皆历历在目。
慈母一生历尽苦难,生活简朴。母亲的前半生,家里很苦,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艰难度日。在生活艰难的时候,母亲总是夙兴夜寐地干活,省吃俭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母亲用她的执着、坚强和智慧,一点一点地改善家里的条件,有口好吃的,总是先敬公婆、先让丈夫、先顾子女,从来没有想着自己。在吃红薯、萝卜、芥菜当顿的日子里,家里偶尔蒸一碗米饭,母亲总是尽分给年幼不懂事的儿女,自己只是看着。家里偶尔改善生活,煮点荤菜,母亲从不动筷子,只是喝点汤水,都省下给儿女。今天想起来,儿女们都感到愧疚。近年家里条件好了,母亲还是不改勤俭节约本色,粗食布衣、淡然自若地生活,安度晚年。这些年来,儿孙们给她一点零用钱,她舍不得用,辞世前全部交给了儿女。弥留之际,母亲反复叮嘱:丧事从简,不得收受任何礼金,让她心安。我们谨遵母亲的遗训,不敢有违。
慈母一生与人为善,心地善良。母亲乐善好施,喜欢帮衬别人,从不亏欠他人,能够忧人之所忧,急人之所急,助人之所需,保持本性的善良,做低微的善人。在家庭条件十分困难的年代,家里曾饲养种猪,赚点钱贴补家用。有一年种猪出现发瘟的症状,但还很难看出病态。当时仔猪已经满月,可以出栏,但母亲与父亲商量不出售,等诊疗结果,以免祸害他人。结果,母猪和十几头仔猪全部病死,赔光咱们家的全部家当,家庭陷入低谷,母亲却无怨无悔。母亲就是这样,家人有困难之处,她不遗余力,尽心尽情。邻里需要帮助之时,她古道热肠,雪中送炭。她不与人论短长、争高低,谦让和睦,从不害人。她这种优秀的品质,对后人影响甚大,树立了良好榜样,培育了良好家风!
慈母一生聪慧贤淑,乐观豁达。母亲虽一字不识,但通情达理,有远见卓识,极重视教育。她的个人品质和教育理念不仅惠及儿女,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整个家族。母亲生育了六个儿女,最大的1953年生,最小的1969年生,当时正是国家相对困难的时期。她含辛茹苦地将六个儿女养育成人,让每个儿女都上学读书,接受良好教育,努力让儿女成为有着开拓眼界、一定知识和良好素质的对国家、社会、家庭有用的人。即使再苦再难,母亲总是笑对人生,任劳任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平凡而充实地度过一生。
慈母的一生福德双馨,终得偿所愿,乐享天堂。老人家虽历尽艰辛、吃够苦楚,最后还是苦尽甘来,终得善果。如今,爷爷奶奶已体面归老,六个子女全部成家荫子,四代同堂,家庭和睦。子孙们都勤奋好学、勤恳敬业,学业事业家业都有一定成果,至少都能传承家风、遵纪守法、勤奋努力,是积极上进的一族。慈母的努力,慈母的愿想也在不断成为现实!
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牢记母亲的教导、发扬母亲的传统、秉承母亲的遗志,走好我们的人生路,以慰藉母亲的在天之灵。“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母亲,您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