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04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燕子山怀洛夫

  ■陈新文

  与朋友们汇聚在国际著名诗人洛夫先生的胞衣地,在风景如画的相市乡托塘村燕子山,举行《洛夫纪念文集·诗歌卷》首发式,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诗人、文人书法大家,也是我们湖南衡阳民间钦仰的乡贤,我的心情也很激动,想起了一些依稀往事。

  大家都知道我曾经在衡南县工作过,却不知道我很早就认识洛夫,比诗人甘建华、陈群洲他们大概要早十六七年时间。洛夫1949年7月去台湾,直到1988年8月17日,才第一次回到家乡省亲访友、祭奠父母。同年11月20日,《衡阳日报·星期天刊》头版头条,发表他的《乡情比酒浓——一封来自台北的感谢信》,文中说:“我怀着忐忑情怯而略带激动的心情,与内人琼芳回到一别将近40年的故土。游子归乡,雁回衡阳,经过漫长岁月的递增与演变,衡阳市容已非当年旧观,陌生的现实取代了依稀的梦境,但亲情、友情与乡情,浓郁温馨,犹胜往昔。”

  洛夫前后8次回乡,第一次在衡阳总共待了12天。8月25日那天,我陪同苏建民市长到衡阳宾馆看望洛夫夫妇,并由我安排晚宴,那天晚上真是宾主尽欢。我还记得洛夫说过:“我不是台湾诗人,我是中国诗人。”这句话充分说明他是一位爱国诗人,他也一直希望两岸早日统一。大家都知道洛夫名作是《边界望乡》。另一名篇《与衡阳宾馆的蟋蟀对话》,就是当天晚上创作完成的。除了这首诗,洛夫此行还写了《再别衡阳车站》《河畔墓园》等名篇,并有名句风行海内外:“为何雁回衡阳?因为风的缘故!”

  洛夫首次回乡后,“五十天风尘,八千里山河,终于在10月3日完成了这次40年来梦寐以求的故国壮游。”嗣后不久,《人民日报》发表上海著名诗人赵丽宏的诗歌《心中的树——致洛夫》,《求是》杂志发表著名诗人叶延滨所写洛夫纪行散文《漓江秋月夜》,可见洛夫归国回乡的破冰之旅,得到了中央高层领导的重视,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洛夫曾因三千余行长诗《漂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这也是我们中国、湖南、衡阳、衡南的崇高荣耀,更是他每天思念的家乡相公堡的无上荣光。在他2018年3月19日逝世前半年,洛夫还被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聘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燕子山是一个风水宝地,燕子山飞出了一只诗凤凰。今天,我们相聚在洛夫旧居,手持《洛夫纪念文集·诗歌卷》,共同缅怀出自耒水河畔的伟大诗人。感谢海内外182位诗人创作的203首纪念诗歌,感谢衡阳及省内的诗人、作家、文学艺术家代表们,还有来自衡阳市的各位老领导、衡南县党政领导及各路洛夫粉丝,冒着炎热酷暑来相市乡举行本书首发式暨诗作者朗诵会,更要感谢主编甘建华与夫人王锦芳的精心编选与辛勤付出。

  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善因,才有了今天成功举办这个文化活动的善果。同时我也希望,衡南县洛夫文学艺术馆能够尽快建成,早日面向世人开放,给文化大县衡南乃至衡阳增加一张亮丽的名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在燕子山怀洛夫
白衣港(下)
追忆慈母
中山沟的石头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在燕子山怀洛夫 2022-09-04 2 2022年09月0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