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贺喜阳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翔
近年来,衡东县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战略任务,积极探索“党建+直播”方式,通过开展“云培训”建设“智汇衡东”工程,培育了一批衡东“创客”;做好“云策划”,激发了农村创新创业活力;推广“云带货”,带动了农村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提供“云服务”,开启了乡村生活新方式。
云培训——量身定制培育“土专家”
衡东县委组织部邀(聘)请相关部门行业的专业人士、农业产业带头人等组建县级党员“创客”培训师资库,依托县委党校创建党员“创客”孵化园,精准选取富有代表性的企业、种养殖基地、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点作为党员“创客”基地,为培育本土“创客”人才、科技特派员、基层农技人才、致富能手搭建平台。
同时,建立创业导师“师资库”和“创客”导师制度,为每一名“创客”、基层农技人才、致富能手量身定制专属的创业创新方案,切实提升“土专家”“田秀才”创业技能和本领。
近3年来,衡东县委组织部开展“创客”创业创新、农村致富带头人创业等云端培训240余场次,培训人员16500余人次,为全县257个村(社区)至少培育了1名农村“创客”。目前,全县党员“创客”示范基地34个、党员“创客”948人,最年轻的仅22岁,均已成为村里最受器重的“土专家”“田秀才”。
云策划——资源优势形成“聚宝盆”
衡东县委组织部着力让党员“创客”通过“党建+直播+策划”加强农业产业项目负责人的交流学习,为各村出谋划策,想出金点子、选出好项目,打造了衡东县创业商业街、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品牌,推动发展产业合作社1000余家。
今年4月,衡东县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党员“创客”在竞赛中崭露头角,一大批涉及食品与农副产品研发、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物流、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的杰出青年“创客”和59个优秀创业创新策划项目争相涌现。
电商让党员“创客”放下“锄头”拿起“鼠标”。其中,衡东县三樟镇党员“创客”夏建科就充分利用在“创客”培训班中所学的农村电商知识,进一步开拓三樟黄贡椒销售思路,将黄贡椒产品通过阿里巴巴等互联网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日交易额最多达到10余万元,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
云带货——党员干部变身“店小二”
“莫园村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环境非常优美,就是太偏远了。所以,我们积极通过抖音直播等方式,努力把生态产品推出去,把财富引进来。”衡东县吴集镇莫园村“80后”党总支书记段凯说道。
莫园村土壤富含微量元素,适合油茶生长,现有茶山1500亩,油茶产业成为全村传统支柱产业。但由于交通不便,村民往往只有依亲靠友销售茶油,面临“茶油虽好,销售却难”的问题。为拓宽茶油销售渠道,段凯开通了抖音直播,大力宣传莫园村生态农产品,其中一场直播就一次性帮助农户销售茶油200多万元。
为进一步发挥“网红村”优势,村党总支组织全村20多名“有创意、有想法、会直播”的党员和村民,学习网络直播“带货”,既对外宣传乡村振兴好政策好项目,又向外展示家乡新变化新发展,吸引了大批网友关注和电商预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村销售茶油20余吨,销售收入330万元,带动500多户群众户均增收600元。
云服务——乡村发展插上“云翅膀”
“我们不仅通过抖音平台为村民提供就业信息服务,还为镇里单身青年找到了对象。”草市镇灵山社区干部聂建强很自豪地说。
聂建强的身份不仅是社区干部、服务站站长,他还有另外一个特殊身份——农村劳务经纪人。他时刻关注着全县就业动态,积极利用创办的“草市快讯”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直播间向闲赋在家的村民提供就业信息,并组织有工作意向的村民参加就业面试。
2021年,为进一步拓展当地群众就业渠道,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聂建强带领技术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云服务”,帮助100余名老乡在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等衡东县知名企业找到就业岗位。同时,草市镇还为全镇种养合作社提供饲料、买家信息,帮助镇里的果农、养蜂人等种养行业散户建立标准化销售模式,改变从前个人散养散卖的生产销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