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6月28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90后”大学生冯纯祥:
以农业“机械化”应对农村“老龄化”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红辉  通讯员   陈曙霞

  夏日炎炎,记者在衡阳县西渡镇陡岭村长塘组看到,“90后”大学生冯纯祥在其创办的衡阳田润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大汗淋漓地保养农机。这里各类农机不仅停放整齐,而且油光锃亮。

  2011年,大学毕业后的冯纯祥进入“三一重工”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巧遇袁隆平院士来他家乡西渡镇陡岭村考察双季优质稻生产,触动了他回乡务农的情愫。随后通过调研,他了解到目前在田间劳作的普遍年龄偏大,青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当务之急要实现机械化,提高劳动效率,自己所学专业恰与机械化对口,遂于3年前辞职回乡创业。

  创业之初,冯纯祥把自己9年的工作积蓄倾囊而出,买回烘干机4台、收割机5台、犁田机5台、插秧机4台、植保无人机2台,并修建一栋厂房和办公楼,注册成立衡阳田润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衡阳县弘升顺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

  “以前,‘双抢’时节人工翻田、插秧、收割,一亩田人工需要一周时间,现在,翻田有犁田机、插秧有插秧机、绊禾有收割机,一路收、一路翻、一路插,半天就够了。”冯纯祥的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让许多村民尝到甜头。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推广机械化,冯纯祥自己带头维修保养机械设备,千方百计降低成本,确保农户用得起,划得来。他告诉记者:“对这些设备,从安装使用到维护,我都能搞定。”

  此后,冯纯祥以机械自动化方式提高水稻种植效率,利用稻鸭混和种养模式打造生态大米,极大提升水稻米品质和价格,利用“公司+合作社”模式解决当地人就业。现在,水稻种植面积由3年前的100亩发展到1000多亩,实现规模式水稻种植,解决当地村民就业100余人。

  去年,冯纯祥当选衡阳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所提第一条建议就是以农业“机械化”应对农村“老龄化”,引起县农机部门的高度重视。他信心满满地表示,自己将发挥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农业,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七分管”管出“十分效”
近2万人次为“雁城劳模”点赞
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雁峰区启动“禁毒宣传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
营造全民禁毒的浓厚氛围
营造绿色校园 争当环保使者
以农业“机械化”应对农村“老龄化”
以“读”攻毒,为学生植入“免疫基因”
“祁东邮政杯”羽毛球团体赛挥拍
衡阳日报版面二A02以农业“机械化”应对农村“老龄化” 2022-06-28 2 2022年06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