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古诗词中觅良药之豆蔻~~~
《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
《汪汪队立大功》~~~
2022年02月20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湖衡阳县学宫濂溪祠考

  ■周安林

  《濂溪衡阳后裔族谱》谱记,有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一修至1927年六修,367年间六次修谱,谱头1—8卷载家训家风、族人族事及历朝圣谕,始祖濂溪周子和后裔在衡生活传承记录,绘有西湖濂溪文化核心景区图,各建筑物和景观点标记清晰。因图面距离所限,西湖南周子故居濂溪别墅,又名周公馆则以1909年所拍照片和民国十年(1921年),彼时湖南省省长林支宇颁发的契据另存为记。

  衡阳县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把东、南片乡分出名清泉县(衡南县),但两县一直共一学宫。历代《衡阳县志》和《清泉县志》记载,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知县唐晔在西湖郑向故宅(东园林地)建衡阳县学(宫),坐北朝南,面对挂榜山(土名回子岭)一年后峻工,黄人杰作记。学宫处于挂榜山面对石鼓书院大观楼中轴线中间点上,清代王之春修珠晖塔以旺学脉,形成四点一线的文运线,衡阳先贤重视以文旺地气由此可见,现尚存有县学宫前的“学宫巷”名。

  西湖县学所出学生几乎涵盖本市绝大多数文化名人,同治《衡阳县志》载,文武进士136人(文106人、武30人),约占辖区内40%多,学校规模之大,名气之显,阅志可知。衡阳县学坐北朝南面对西湖、中有五门,左右各三门的三座大牌坊,中名櫺星门,左牌坊上额书“道贯古今”,右牌坊上额书“德配天地”。

  牌坊门外即以西湖凹部曲角辟为泮池,向北甬道长39丈(130米)直达学宫。虽然县志所记,未量化县学占地或建筑面积,但记载了学宫规模:“正殿地基宽11丈,深44丈1尺,左边(房)基地前宽3丈5尺,后宽5丈,深16丈;右边(房)地基宽12丈5尺,深44丈1尺。”从上记可知学宫整体占地约35亩,前坪后院、设有射圃,师生有足够的活动锻炼空间。时每年招收文生员最先只有20人(廪生10人、增生10人、佾舞生20人),后因衡阳士绅重视教育投入,多次贡献济国家之困而获上级重视,到彭玉麟时才争取廪生增加到15人,学宫房舍也遂渐增多。但学宫规模和学生人数相比较,足显其大。因地形所限左前后中间凸出,前斜角,后边短缺一节,平面呈不规则五角形状。

  西湖是理学鼻祖周敦颐(1024—1036年)幼孤依舅读书生活悟道立说之地,学宫内设有以周子之号命名的濂溪祠。从1207年至1944年6月23日,衡阳保卫战前尚存完好。因学宫内还设有忠孝祠,奉祀13人,乡贤祠奉祀39人,名宦祠奉祀36人,崇圣祠(雍正元年以前名启圣祠)奉祀学圣先人,共五个祠堂。

  奉祀厅(左右俗称偏房),左为省牲房以备储(濂溪祠行太牢猪牛羊头及果蔬,另三祠减牛头行少牢)之祭的祭祀用物品;右为礼房,供主祭和陪祭人员斋戒净手洗面漱口更衣之用。每年春秋二季及周子诞辰(端午节)师生对周子的祭祀活动在濂溪祠内举行。其规模分为一般例行祭祀,由当地主官或教谕、训导陪同主持,因衡阳道、府、县三级衙门同城,逢十周年或五十及百周年则递进由更高一级的官员主持祭祀,能参与主持和奉陪祭祀者,视为殊荣。

  西湖县学宫内濂溪祠还有一项与外地不同的活动,外地来衡任主官和本土主官离任交接仪式按惯例应在文庙(供奉孔子等诸贤)内进行,衡阳县文庙(最先是州学文庙),则独立于在县学宫和濂溪书院中间,内供奉孔孟和周子等诸贤140人神位。但从县志所载部分祭文中可知,衡阳的新老地方主官上任卸任交接地是在县学宫濂溪祠内进行,对其原因未作说明。但可理解为周子为官勤政清廉,堪称楷模,为学博大精深,为学者典范,此处又是他成长之地,故备受尊崇。来仕此地者到濂溪祠敬行祭祀之礼,离任者来此汇报任期所为及待交事项,履新职者陈己所想所思和有待所做,表示对先贤的尊敬,面对己所尊敬的前贤表当个好官的决心。

  此濂溪祠相较其他同名祠规模最小,但乃本土教化士庶之地,士绅尊仰至重。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政府为表示尊敬儒家文化重视理学,笼络天下士子。下圣旨“升先贤周子祀于厥里庙庭、天下学宫”。故学宫内濂溪祠受皇封也名“周子祠”。

  宋时曾孙周兴继(1140—1207年)在柘里渡(现华新车站到水岸新城)置300亩濂溪祭祀田,被南明降清军官安插户柯钦、柯士俊父子以“垦荒”为由霸占。十八世孙周旦初诉讨祀田近40年胜诉,为永杜侵占。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巡抚衙门批准在启圣祠外立《濂溪祀田碑》(文入雍正版《衡阳县志》),由衡阳县知县高清撰文、县丞周燮书丹、邑博士陈嘉谟篆额,碑记祀田来由和诉讼过程,明确濂溪周子“生于营道(道县),长于衡阳”公示广知。此碑成为雍正五年(1727年)至乾隆二十四年(1754年)二诉祀田案裁判胜诉的依据。

  衡阳县学宫濂溪祠内有多幅名人撰书的名碑和名联,历尽苍桑。今记于《濂溪世家谱》和有关文献的只有王船山撰书的两副名联,一是祭祀厅悬挂于濂溪夫子像两边,联曰:“心传承孔孟,道学启程朱。”此联秉承自宋以来尊周子为“孔孟后一人”的历史定位,重申周子理学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承先启后重要的历史作用;祠外柱联曰:“自尧舜禹汤文周孔之传,汉董唐韩,总未窥先生项背;读诗书易礼乐春秋之旨,张铭邵数,无非参太极根源。”

  运用历史人文典故,上联历数中国几千年历史,所出九位文化先贤,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贡献至伟,但其功德却不及濂溪先生所创理学贡献的宏伟高度;下联侧重于学术范畴,从道学正统一脉的学术传承,历举八种影响国人精神思想的学术精典,阐述的道理尽管各有特色,各有精见,各有侧重,但追根溯源都是对濂溪先生所创太极图和《太极图说》参悟的个人之见。

  崇祯五年(1632年),14岁的王船山先生与兄长王介之(27岁)考入衡阳县学,在此读书十年,崇祯十五年(1642年)在武昌乡试中举,历为优秀的学生,成为周子之后生活学习于此地,又一世界级的文化大家。他对母校满怀感恩和对周子理学的精深感悟撰书悬于学宫的两副有名的对联,高度概括至今无人超越,为后世赞誉尊崇。

  因衡阳县学时在城外,衡阳保卫战时受到部分损坏,城建所致,今余旧址只有学宫巷名,昔日衡阳县学宫濂溪祠也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后之继承者把先周子爱莲亭旧址上所建莲湖书院,此后改为两县共有的衡清高等小学继承学脉,再分出衡南县一中和现在的衡阳市二中。

  历史上濂溪祠中通常悬有四块额匾,悬于神龛上匾曰“孔孟后一人”,是对濂溪先生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历史定位;直线外悬中匾曰“光风霁月”,语出黄庭坚对先生人品胸怀的评价,为历代官民认可。乾隆下江南路经无锡惠山镇参拜濂溪周夫子祠,题词名“光霁祠”,成为后裔们珍重的家族皇封“光霁堂”堂号;另左有康熙书“学达性天”匾,评价先生学问通天达地,至奥至微;右有乾隆书“道南正脉”匾,指孔孟后周子理学乃是正统,故有吾道南来一说。

  西湖历史上两个濂溪祠中文物虽多,但所遗近无。据原市政协委员、衡阳市二中美术老师阳利华先生见证说,现存于市二中仓库中,书“敬业乐群”四字的匾,留有油漆干后凹痕“光风霁月”四字清晰。时过近千年,浩劫不断,能有此获乃十分珍贵,为知史者惜,为识者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西湖衡阳县学宫濂溪祠考
春来梢头袅娉娉
一部为爱神助攻的电影
小朋友群体的最爱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西湖衡阳县学宫濂溪祠考 2022-02-20 2 2022年02月2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