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 琪 实习生 魏蓉蓉
白天,驱车驶入耒阳市城北东路、振兴路等主干道,只见道路两边的建筑被整治一新;晚上,步入水东江社区、桥头社区,往日扰民的大排档和烧烤摊都已不见踪迹……这些都是耒阳市水东江街道开展城乡治理标准化以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环境焕然一新,违搭违建没有了,环境卫生整洁了,道路也通畅了,生活越来越舒适了!”1月18日,在水东江街道桥头社区,居民谢东成谈起对城乡治理标准化的感受,称赞不已。
水东江街道是耒阳城区的东大门,与主城区相比,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均相对滞后。随着耒阳市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该街道以改善民生和服务民生为抓手,通过“党建+”模式,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成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小区)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推进社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运行,健全服务基层建设的各项制度。
同时,通过建好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服务者和“湾村明白人”这五支队伍,开展做人讲规矩、决策讲规律、做事讲规则、建设讲规划、行为讲规范的“五讲五规”活动,来带动多部门共建共治,依托“衡阳群众”平台,组织机关党员干部、社区干部,并发动群众力量,通过控规拆违、环境卫生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等手段,大力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
去年11月,桥头7组有村民违章搭建厂棚2720平方米,街道等部门多次上门取证、劝其自行拆除均无果,最终对该非法建筑依法进行拆除。桥头社区支委梁秋平告诉记者,街道全面推进“网格化”治理,充分发动社区党员干部、群众每天上街巡查、清扫,老百姓都很支持,社区的卫生环境也得到了大幅改善。
据统计,自开展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以来,街道共拆除“两违”建筑6000多平方米,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36次,入户发放《致居民朋友一封信》53000余份……老城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同时,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升级基础设施,引导居民自治,治理达到常态化、精细化、长效化。
“城乡治理是一项精细活,我们牵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宣传、发动、引导群众参与到城乡治理标准化进程中。”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歆表示,下一步,将实施村社共建,利用好村、社区现有的资源,进行一对一帮扶,形成合力,促进村、社区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