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履职五年,成绩卓然。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即将完成历史使命,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即将胜利召开。为了回顾成绩、总结经验、启迪将来、激励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推进“三强一化”建设,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本报开辟专栏,报道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的一些亮点工作,以飨读者。
■本报记者 唐海强
连续两年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监督,督促整改问题;出台加强诉源治理工作的决议,引导群众源头化解纠纷;制定出台了10部地方性法规,助力全市创文创卫……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做到了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那里、力量就汇聚到那里、作用就发挥到那里,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人大》杂志连续五年报道了衡阳人大创新工作。
市委重视和支持人大依法履职
我市人大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开创新局面,与市委对人大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是分不开的。今年7月,市委书记秦国文来衡履新后,首站就到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走访调研。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履职作为,更好地发挥人大作用,作出人大的新贡献。9月,他出席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强调用好专项工作评议这把“利剑”,推动我市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市委将人大工作纳入党委总体工作布局,经常听取和研究人大工作,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支持人大依法履职。关心人大干部成长,建立人大干部与党委干部、政府干部双向交流机制。高度信任人大干部,主动给人大干部交任务、压担子。
组织开展我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重大战略课题研究,牵头抓有色金属产业及新型合金产业链建设,负责工业板块和农业板块的重点项目建设……市委的许多中心工作里都有人大干部的身影和人大机关的贡献。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党的建设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主动扛起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党建,自觉用党建“洗脑子”“强身子”“明路子”。
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思想、作风、组织、制度、廉政等各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认真开展群众路线、“两学一做”“三严三实”、党史学习教育;分三年对所有市代表和市人大机关干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政治培训;每月政治学习雷打不动;市人大机关被确定为全市支部“五化”建设示范点,10个党支部全部创建为四星级党支部;在全省人大系统率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学习书屋、党建宣传展板、理论学习长廊、文化背景墙……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用实际行动,积极探索出富有时代特征、具有人大特点的党建工作新路子。
党建引领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建“新动能”,创造人大工作“新业绩”。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大局、改善民生。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主动承担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督办,深入开展执法检查,作出1个污染防治决定、制定1个环境保护监督办法,打出人大监督“组合拳”;连续三年对全市政府性债务、融资平台开展监督,采取专题调研、定期报告、联动监管等方法,助力政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开展人大代表脱贫攻坚“五个一”行动,发动全市1.3万余名五级人大代表结对帮扶,在全省率先创建134个人大代表扶贫工作基地,带动34257人脱贫。围绕乡村振兴,开展了全市人大系统 “乡村振兴、五级带动”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