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瑞华
10月29日,当记者来到衡南县采访刘雁峰时,他正扛着摄像机在采访第三届南岳法治论坛。身为业务骨干,他始终印证着那句描写新闻人的话:“不是在采访中,就是在去采访的路上。”
2004年,刘雁峰脱下心爱的军装,进入衡南广电做了记者。干一行,爱一行,他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刻苦钻研业务,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精神,坚守岗位17年,成了新闻战线上经验丰富的“老兵”。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1月25日是正月初一,晚上,刘雁峰接到部门负责人陈少军的电话,陈少军介绍疫情防控情况后说:“明天到抗击疫情第一线,我第一个报名,你来不?”“我报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刘雁峰毫不犹豫。安顿好怀有身孕的妻子和孩子后,他第二天一早就赶到单位,参加了疫情防控报道。
花桥镇是闻名全国的物流之乡,武汉返乡过年的人员有356人,其中确诊新冠肺炎病例5例!热闹的花桥镇让人唯恐避之不及。但是,从正月初三到初十,短短7天,刘雁峰在做好严密防护的前提下,五进五出花桥,采访足迹遍布街道、农贸市场、中心卫生院、筛托村、渚溪村、石丘村、川口社区。为确保准确及时报道,他白天采访,晚上整理素材、撰写稿件、初编素材,推出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女村医》《“保姆式”服务坚定抗击疫情信心》等十多篇报道。其中,反映花桥镇石丘村村医阳海英无私奉献参与抗疫的新闻——《战疫情 中国行动·探访基层社区疫情防控 琐碎但必须细致》于2月4日在央视东方时空播出,引起强烈反响,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同心战疫的信心。当年,刘雁峰被评为全市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个人和最美疫情防控“衡阳群众”志愿者,他的作品也获得省市大奖。
多年来,加班加点成为他的工作常态。刘雁峰说,感到最亏欠的就是家人。去年他的小儿子出生时,他只在医院照顾了妻子一天,第二天就外出采访,到深夜才赶回医院。好在妻子理解,全力支持他,默默扛起了家庭的重担。而刘雁峰,只要是工作需要,他总是冲在前面。
随着融媒体改革的深入,电视新闻向全媒体转变,对记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刘雁峰作为首席记者,肩扛重任,主要服务县委中心工作和全县重要新闻宣传任务。他坚持苦干实干巧干,加强学习,练好“看家本领”,领悟新的思想,把握精髓要义,善于提炼总结经验 ,创新宣传方式,用心用情写好写活新闻稿。在现场,他总带着录音笔,在做笔记时同步录音。有时一录就是2个小时,回去整理要花上三四个小时,反复核对。记录下来的内容几千上万字,根据改进新闻作风文风的要求,相关新闻既要写活,又不能出现错误。他说,即使是新闻战线上的“老兵”,也要不断提高素养才能完成好报道任务。
最近,他精心策划了在衡南召开的全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场会的系列报道,从“前期预热”到“后期加温”,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从不同角度推出了多篇重磅报道,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引起良好反响。屋场恳谈会、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等许多“衡南经验”经他和同事们推向全省、全国。三年来,他撰写的新闻稿件上千篇,不少是重要时政新闻。刘雁峰说,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忙碌在采访路上就应该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