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向吟吟)“幼有所育,老有所养”是“一老一小”工作的兜底保障。连日来,在“迎接党代会,谱写新篇章”建言献策活动中,“一老一小”问题备受关注,衡阳广大市民针对这个关乎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即将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建言献策。
自二胎政策放开以来,家长对3岁以下宝宝的托育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市托育机构数量和服务方式还不能满足双职工家庭的需求。服务好的收费太贵、收费低的人数太多、服务好又价格合适的普惠园进不去……如何让“照看小宝宝”这个甜蜜的负担获得更大的纾解,让家庭和社会经济发展得到双向收益,在“三胎政策”出台后显得尤为重要。二胎妈妈罗女士表示,政府这几年加大了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力度,希望相关部门加快探索和部署推进婴幼儿托育教育,以社区或者小区为单位建设普惠性托育园,逐渐增强托育服务供给,完善托育服务体系,有效解决“生得起,养得好”的民生刚需。
今年9月,“双减”为全国中小学生送上了一份特别的开学礼:作业少了,辅导班停了,课后活动丰富了……但学校如何保证“双减”后孩子们的学习质量,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家住蒸湘区的聂先生认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他建议通过狠抓课程质量和效率,优化作业设计和讲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孩子在校内学足学好。同时,进一步优化“5+2”课后服务模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通过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和高质量的素质拓展课程设计,让孩子们真正喜欢课程和校园,让课后服务切实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家住融冠亲城的王先生成年后就在深圳打拼,现已中年的他依然工作、生活在外地,因为老人不愿离开家乡,去年在市里添置了一套房子,把独居老家的老父亲接到城里住。他说,对老年人而言,社区是他们晚年生活最主要也最理想的活动场所和空间,希望相关部门能出台政策,以村(社区)为单位,完善养老机构,培训50至65岁有空闲、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做护理员,以老带老,既能让他们发挥余热,也能创造就业岗位。
针对养老问题,在政府机关工作的范女士也提出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功能的建议。她建议,统筹社区范围内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和服务型企业,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和质量。支持餐饮企业、养老服务机构等通过开设老年餐桌、社区配送等方式,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优质便利的餐饮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