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许珂)9月27日、28日,刘光跃、段志刚、毛朝晖、刘正兴、张霞、耿保民、胡绪阳、杨龙金等分别来到参加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各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讨论市党代会报告。
大家在讨论中指出,秦国文同志所作的报告集中了全市人民的智慧,总结过去5年衡阳发展成绩客观实在,确定的未来5年发展任务切合衡阳实际,回答了人民群众的期望,为衡阳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
代表们说,过去5年衡阳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质效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年均增长7.4%,市场主体突破40万户,各类创新平台增加2.6倍,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5倍;发展动力释放新能量,497项重点改革统筹推进,24项“国字号”试点大力实施,对外贸易合作遍及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社会事业彰显新成效,32237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来雁新城、陆家新区等产城融合片区初具规模,首条过江隧道竣工通车,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提高到72.97%,“学位、床位、车位、厕位”等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代表们认为,党代会报告确定的发展思路,目标清晰、路径准确、措施有力。未来5年,是衡阳加快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是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面临不少困难、严峻挑战,但衡阳有更多的有利条件、自身优势和光明前景。
大家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报告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报告精神上来,坚定信心,立足实际,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强创新、强开放、强集聚,不断加快区域中心化进程,加快建成名副其实的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