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商务和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 于德辉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一、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更加容易,增强市场活跃度,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途径。一个良好的城市治理体系的实现,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我国经济发展体系日趋成熟、完善,如今更需在营造法治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上有新突破,持续增强吸引力。
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是顺应人民对法治需求的重要举措。进入新时代,对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构建出安全、规范、井然有序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投资者、企业家等在内的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优化营商环境,一方面有助于打破当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从而更好地释放出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只有构建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才能更好地满足各类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需要。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营商环境法律制度体系滞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系列改善产权保护、完善营商环境发展的政策与法规相继出台,但是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二是执法不严、行政审批效率偏低的现象仍然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程序不规范、过程不透明的现象;存在着行政审批时间较长、办事效率低的情况。三是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较为缺失。市场经济倡导的是自由、平等、守信的契约精神,然而,目前仍存在不守诚信的情况,有的企业依法经营、诚信守约的意识不够。
三、构建商务粮食领域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路径选择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结合我市商务粮食领域实际,下阶段需在以下五方面精准施策。
一是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贯彻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现“一单尽列,单外无单”,确保“非禁即入”。加强商务粮食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梳理现有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依据、许可条件、办事程序、申请材料等要素,继续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减时限,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
二是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商务粮食领域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推进“互联网+监管”。推进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商务诚信星级评定,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全面落实企业信用承诺制度,以商务诚信规范营商环境。
三是优化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最大便利。落实“掌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和“不见面”审批,总结推广疫情防控中实行“不见面”审批的经验做法,将其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健全商务粮食举报投诉服务制度,及时受理外商投诉和商务粮食举报投诉、申诉,做好受理、转办、催办、反馈,保障社会公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是促进贸易便利化,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单一窗口”应用,完善口岸收费目录清单,进一步清理规范口岸进出口环节收费工作。加强综保区等开放平台建设,提升中欧班列运营水平,加快衡阳航空口岸申报进度,推进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建设,不断降低企业外贸综合成本;提升口岸运营管理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组织协调口岸查验单位和相关部门、企业,巩固压缩货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实现跨境贸易通关便利化。
五是依法行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树立诚信守诺、违约赔偿理念,在招商引资、引进人才、政府采购、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加强前置合法性审查,严格兑现依法依规作出的政策承诺。健全“营商环境专班+会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联系制度,制定或调整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要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强化监督检查,开展全市商务粮食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督导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