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国
大象回家了。
8月8日,国家林草局北移大象工作指导组发布消息:云南北移亚洲象群14只大象已跨越元江,平安回归栖息地。2020年3月开始,16头野生亚洲象组成的“野象旅行团”从云南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出走。随着它们穿越森林、河谷,一路向北进入农田、村庄,甚至城市,象群足迹经西双版纳、普洱、玉溪、昆明、红河州、玉溪、普洱,一度北进到省会昆明附近,并于去年11月在北迁途中产下一头小象。亚洲象“旅行团”北上、南归旅程,17个月经过1300多公里“逛吃”迂回行进。呆萌的大象,掉队、洗澡、打架、跌跤、吃蕉、滚泥、睡觉等都成了话题,引发一场“全民观象”,惊动了国外BBC、CNN等媒体跟拍,上演了一回中国版本的“大象旅行团”。大象一场意外“出走”,演变为人类保护野生动物的世界级景观。
国宝降级了。
7月7日,生态环境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藏羚羊数量30年前不足7万只,增加至目前约30万只,保护级别也从濒危物种降级为近危物种。受人喜爱的大熊猫和藏羚羊虽然降级,但在中国还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鲸鱼回来了。
7月初,在深圳大鹏湾连续出现鲸鱼捕食的景象。深圳渔政部门记录监测后判定,这是布氏鲸,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深圳人亲切叫“小布”。相关部门发出提示:可远观,不要打扰。同时在深圳的海湾也出现海豚群体出没捕食戏水。深圳海域鲸鱼、海豚的出现说明:中国飞速发展的大都市深圳的海洋生态环境在持续好转。
老虎进村了。
今年4月23日,在黑龙江密山市临湖村,一只野生东北老虎下山进村,袭击了一辆私家车。后被麻醉控制,经报请国家林草局确定名称为“完达山1号”。“完达山1号”是一只2—3岁的雄性未成年虎,属于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今年以来,这几则关于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消息,放在一起,联系起来,就是讲述发生在中国大地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的生态保护故事、生态文明故事和美丽中国故事。
这些年来,这种生态的变化,动物的回归,从东海群岛到西北大漠,从华北平原到青藏高原,从五岭到秦岭,从十万大山到东北林海,从长江到黄河,从洞庭湖到青海湖,同样的故事,正在神州大地发生、发展,成为现实。
这些动物故事、生态故事的背后,有着一条由生态保护到生态文明转型,由生态中国向美丽中国转进的清晰脉络,展现出一幅人与动物关系逐步改善缓和,绿水青山、蓝天净土、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
动物是自然的精灵、大地的主人、人类的朋友。诗云:春江水暖鸭先知。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恢复,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和野生动物在内的生态共同体的恢复、兴盛和平衡,野生动物们最为先知先觉。山青了,水绿了,天蓝了,生态环境好转了,动物的回归、种群的恢复、数量的壮大,就自然而然来了。动物有灵,讲述无声。憨态可掬的熊猫、呆萌的大象、灵动的羚羊、凶猛的老虎、戏水的鲸鱼,用自我朴素真实的方式,为绿色中国、生态中国、美丽中国“代言”,讲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关系的改善,和谐共处。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美好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