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6月22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至 晚稻育秧正当时
“隆隆”机械声唱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早稻进入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
趁着温度适宜,加紧晚稻播种
西渡镇三联社区村民在播种车间制作秧盘
制作好的秧盘被村民运到育秧大棚里育秧
西渡镇梅花村村民在晚稻秧田里播种及泥浆踏谷

  ■文/图 通讯员 刘欣荣

  夏至,早稻进入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也正是晚稻育秧的好时候。

  6月21日一大早,在衡阳县西渡镇三联社区种粮大户杨小龙的播种车间,工人给自动传送带上的秧盘按流程铺上营养土、洒水、播种、覆土……一会儿的功夫,一张张秧盘就做好了。据杨小龙介绍,一台全自动水稻播种流水线每小时可完成四五百张秧盘育秧,现在育秧机械化程度高,减少了劳动力成本投入,而且秧苗质量好,出苗稳定,抗风险能力强。 

  为不误农时,保障晚稻生产,衡阳县依托种粮大户和合作社为育秧主体,实现晚稻育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粮食全面生产打好基础。

  据了解,衡阳县今年早稻种植面积达46.9万亩,中稻及一季晚稻已完成播种21.57万亩、移栽19.41万亩;晚稻计划播种49.72万亩,现已完成播种9.94万亩;旱粮已播种13.1万亩,全年预计粮食播种面积131.29万亩。

  “夏至三庚数头伏”:

  7月11日入伏,今年“三伏”长40天

  21日,夏至。“夏至三庚数头伏”。天文科普专家介绍,今年入伏时间是7月11日,“三伏”时长40天。这是从2015年起,连续7年的“三伏”都是40天。

  伏,标志着一年里最热的时期,俗语说“热在三伏”。

  伏的日期也是按照干支纪日来推算的。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科普专家林愿介绍,从夏至日算起,第三个天干为“庚”的日子叫初伏(也叫头伏),过10天逢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也叫二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也叫三伏),总体叫“三伏”。

  初伏与末伏固定是10天;中伏的时间则不固定,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这主要由夏至到立秋之间一共有几个庚日来决定:有四个庚日则中伏到末伏间隔为10天,有五个庚日则间隔为20天。

  每年“三伏”大概在公历7月中旬至8月中旬之间,具体到今年的“三伏”来说,7月11日至7月20日为初伏,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8月10日至8月19日为末伏。

  专家表示,一般来说,“三伏”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但受各种气象条件影响,各地全年中的极端气温未必出现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出现在“三伏”。但不管怎么说,“三伏”恰在小暑和大暑节气之间,确实是盛夏酷暑时节。

  “三伏”大幕即将开启,如何消夏防暑?专家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天气炎热,出汗增多,勤洗澡,勤换衣,更要及时补水;减少高温时段外出,若外出,做好防暑措施,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并随身携带一些防暑用品,如风油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晚睡早起,中午小憩,调养心神;饮食清淡,不肥甘厚味,慎用辛燥之品;保持心情愉快,戒躁息怒,避免情绪中暑。(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夏至 晚稻育秧正当时
衡阳日报版面八A08夏至 晚稻育秧正当时 2021-06-22 2 2021年06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