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成新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史力行是明理、增信、崇德的归宿与落脚点。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从党史“富矿”中汲取养分,坚定初心、滋涵初心、砥砺初心,凝聚奋发有为、担当务实的力量。
一、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集体,甚至一个人无论走得再远,成绩再辉煌,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都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百年大党,百炼成钢,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巨大的精神财富。实践证明,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这样的力量,激励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勇毅前行,化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万丈豪情,激发“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坚强意志,涵养最美逆行者“疫情不退我不退”的奉献精神……
“七一”前夕,衡阳市委、市政府打造一台“永远跟党走”的大型文艺晚会。以建党的开天辟地、建国的改天换地、改革的翻天覆地、强国的惊天动地四个阶段为主线,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辉煌历程。整台晚会立足展示衡阳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的每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当下新时代衡阳发生的深刻变化、焕发的蓬勃生机、未来的美好愿景,并着重用衡阳老百姓身边的优秀共产党人的经典小故事,来展示、抒发、凝聚奋发有为、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引导全市人民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二、从党史学习教育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从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都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从江泽民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胡锦涛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再到习近平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演绎出许多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文艺必须为政治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在建党100周年前夕,衡阳湘剧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排练了《军需处长》《半条棉被》《刑场上的婚礼》等作品。《半条棉被》则给我们诠释了一个朴素的真理:“什么是共产党人,共产党人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剪下半条留给老百姓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任何时刻,群众在我们心里有多重,我们就在群众心里有多重。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共产党人的永恒追求。
三、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树牢“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深厚根基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红军时期,人民群众就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铜墙铁壁;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广泛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淮海战役中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
当前,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掀起“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浓厚氛围,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学位、床位、车位、厕位”等问题,解决乡下老百姓看戏难、看好戏更难的问题。文艺精品创作千万条,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第一条。文艺工作者要始终饱含浓浓的家国情怀、深深的人民情怀,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养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多描绘普通人的生活。去年湖南省推出的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为什么一经演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该剧源于真实生活、饱含真挚情感,因真实而鲜活、因真情而动人、真理而隽永。
文艺精品创作,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惟有“十年磨一剑”“十年寒窗苦”的务实、坚持不懈精神,才能攀上艺术高峰。精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必须精心构思、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精品创作,比的既是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还有定力与耐力、匠心和恒心。
当前,省委、市委均明确了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战略任务。宏图在前,使命在肩。如何将建设文化强国的“大写意”,绘制成精致细腻的具有衡阳特质的“工笔画”,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以饱醮深情笔墨描绘时代巨变,以翰墨丹青书写盛世豪情,以摄影镜头记录生活变迁,以动人旋律高奏时代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