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4月12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沙土地里淘金
——辽北“花生村”脱贫记

  新华社沈阳4月10日电   初春清晨,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长发镇三合村村头一角,轰轰的响声中,一台花生脱壳机开动着,两位村民忙着将一颗颗红皮花生装袋、打包,剩余的花生壳经传送带运到一间小房里。

  这里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端,每年春秋两季黄沙漫天,生活条件恶劣。村里有悠久的种植花生历史,种植面积超过1.45万亩,每年产生的花生壳就超过1000吨。

  这些花生壳曾经四处堆放,严重影响村容环境。2019年2月,辽宁省纪委监委选派金涛任三合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刚来到三合村,看到到处堆放的“花生壳山”,他就下决心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以此作为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突破口。

  “天天眼看着这些,村里脏兮兮的,村民们想发展生产都没有精气神儿。”金涛说。

  于是,金涛带领扶贫工作队,多方考察,决定以废弃花生壳资源为原料,制造固体燃烧颗粒。他协调村集体入股20万元扶贫资金,并争取其他村民入股,共同出资建成了花生壳燃烧颗粒厂,既解决了花生壳的污染难题,又生产出经济环保的燃料,实现了变废为宝。

  “效益还是不错的,厂子一年生产800吨燃烧颗粒,一吨能卖大约650元,还带动了全村30多人就业。”金涛说。

  不仅花生壳有了更好的出路,花生也卖出了更好的价钱。记者了解到,驻村工作队组织村民对花生进行分选,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进行销售,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

  花生脱壳机不远处,有一间灰色的小平房。记者看到,10多位女工围站一圈,正根据花生不同的品质,在桌前仔细挑选。“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真好,每人一天就能赚100多元。”她们一边忙活着,一边笑着对记者说,“厂子效益好,工资从不拖欠。”

  怎么把花生产业做实,真正为乡村发展持续造血,一直是金涛琢磨的问题。他从山东引进优质花生种子种植30亩,2020年已是第二年种植,2021年将在全镇铺开,预计可提升亩产量300斤,有望使全镇花生大幅增产增收。

  在以金涛为队长的扶贫工作队带领下,三合村不仅把花生产业做实做深做优,延长了产业链,还发展了养殖、风电等项目,为村民脱贫致富、防止返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找准了路子,我们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金涛说,“我们以后准备搞花生加工,制作花生露,让花生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金粒子’。”金涛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焦裕禄的3份入党申请书
沙土地里淘金
这次会议,成为新时期西藏工作的第一个里程碑
再唱黄河硪号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沙土地里淘金 2021-04-12 2 2021年04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