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01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喊停“家长作业”重在厘清责任

  ■张  砥

  热点话题

  “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义务教育课后服务要与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在日前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一系列明确要求直指社会“痛点”,引发广泛关注。

  近年来,“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的情况相当普遍,因“三点半放学”而衍生的一系列问题,更屡屡成为家长的烦心事。为了帮孩子用易拉罐做模型,全家上阵喝饮料以收集罐子;为了帮孩子完成过于复杂的研究报告,只好自学之后为孩子“代笔”;为了让孩子下学之后有地方去,不得不赶着抢报各种托管班、课外班……做不完的作业,报不完的班,家长疲于奔波,怨气也日渐累积。前不久,一位家长发帖怒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更将家校之间的既有矛盾呈现在舆论面前。新学期开学之际,教育部着眼“痛点”强势“喊停”,既是给学生减负,给家长松绑,也是在引导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回归本义。

  所谓“家校共育”,靠的是老师和家长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那些转嫁分内工作将家长变为“编外助教”的老师,和那些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自觉可以当“甩手掌柜”的家长,其实都是不合格的。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和保障。单纯将“减负”理解成减少在校时间、减少纸面作业,而不对作业内容、评价标准等作出调整,那结果必然就是这边减、那边加,这边松、那边紧,徒增新的矛盾。相反,家校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做好衔接,就能多助力、少添乱,实现“1+1>2”的效果。

  说一千道一万,家校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无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教学,抑或是课外实践,都是培养孩子、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只有让这些手段充分契合孩子的成长、认知规律,以孩子有没有进步、能不能成长作为衡量标准,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功用。由此观之,不论是对“家长作业”说不,还是统筹好课后服务与正常上下班时间,都是实现改变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好家校教育的“经纬线”,做到分工明确、同向而行,才能实现教育效率的最大化。

  教育学家陶行知有句名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新的学期,期待各方不缺位、不错位,齐心协力、真心付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也让彼此都能松口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春节旅游,南岳交上满意答卷
乘坐衡阳进京列车旅客 实行二次安检
中心汽车站 迎来节后返程客流高峰
近400人达成就业意向
小学及幼儿园开学 “校园卫士”到岗到位
自闭症儿童走失 民警半小时寻回
拾荒老人迷路 民警救助送归
本周阴雨持续 气温起伏较大
优化程序让职业病诊断不再难
逢雨必浸,衡祁路有段“污水河”
喊停“家长作业”重在厘清责任
衡阳日报版面二A02喊停“家长作业”重在厘清责任 2021-03-01 2 2021年03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