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健康服务圈(P3):指居民从家里出发,采取步行或最便捷的交通工具,15分钟内能到达提供健康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各类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
一体两翼(P4):“一体”指,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两翼”指,建设现代产业强市和最美地级市。
支持实体经济“十条意见”(P4):《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应对疫情支持实体经济稳健发展的政策意见》。
稳楼市“十七条”(P4):市住建局等十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
“千家万户”行动计划(P5):“千家”指招商引资聚焦1000家企业或项目,“万户”指市场主体新增50000户。在保住现有市场主体的基础上,创新思路,汇聚合力,着力培育市场主体,确保全市年内新增50000户市场主体,其中企业(含农专)市场主体占比不低于25%。
UP模式(P5):University&Park,指我市为引进高端人才或科创团队,打通产学研用边界,以“高校+园区”联动的方式推动科创团队落地落户。
四到精神(P6):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
“881314”(P6):“88”指“八大基地”“八大工程”,“八大基地”即国家级有色金属与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区域性先进制造基地、以新能源汽车为引领的区域性汽车产业基地、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基地、以南岳为龙头的国际文旅康养基地、中南地区现代物流集散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精细农副产品主供基地,“八大工程”即市场主体“培育工程”、领军企业“上市工程”、科创动能“蓄积工程”、开放高地“崛起工程”、人才引进“雁阵工程”、数据支持“两网工程”、资金保障“金穗工程”、质量品牌“提质工程”。“13”指“一轴三廊”,即以湘江为主线的“绿色经济产业轴”和以衡州大道为主线的“数字经济走廊”、以蒸湘路为主线的“先进制造业走廊”、以船山路为主线的“消费品工业走廊”。“14”指生态绿色食品、核技术应用、有色金属及新型合金、文化旅游、轻工纺织、现代物流、汽车、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钢管及深加工、移动互联网、先进轨道交通及工程机械、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14条产业链。
两网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P6):两网——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两图——各产业链发展的全景图和现状图;两库——各产业链招商库和在建、新建项目库;两池——各产业链已引进和准备引进的人才池,以及现在投入和可争取的资金池;两报告——各产业链每年提交发展报告和招商报告。
残疾人“两补”(P9):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两病(P9):高血压和糖尿病。
“一门式”服务(P9):依托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从跑多个部门、走多个流程简化为在一个中心或窗口办理。
信访工作“三无”(P9):无进京越级上访、无大规模集体上访、无因信访问题引发的极端恶性事件。
三医联动(P10):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
柔性引才(P18):在人才引进过程中,突破地域、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限制,不改变其户籍(不迁户口)或国籍,不改变人才与原单位关系(不转人事关系),将人才吸引到本地工作或创业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方式。
两主一特(P20):两个主导产业和一个特色产业。
一主一特(P20):一个主导产业和一个特色产业。
六大强农行动(P24):以市场化为导向实施品牌强农,以差异化为导向实施特色强农,以标准化为导向实施质量强农,以规模化为导向实施产业融合强农,以信息化为导向实施科技强农,以全球化为导向实施开放强农。
“黄绿红蓝”彩色农产品(P24):指种植黄、绿、红、蓝等非单一颜色农作物的新型现代农业。
一核一圈一带(P26):以中心城区为主,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核心区;以“西南云大”城镇群为中心,打造辐射衡南县、衡阳县、衡东县、衡山县、南岳区的“大衡阳都市经济圈”;支持耒阳市、常宁市、祁东县协调联动发展,组团构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经济带”,形成一批新的增长极。
碳达峰、碳中和(P28):“碳达峰”指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碳中和”指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