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金 灿) 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为“携手防疫抗艾 共担健康责任”。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就不断推进“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并形成常态、形成机制、形成氛围,促进青年学生身心健康作出部署。
通知指出,我国今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为“携手防疫抗艾 共担健康责任”。旨在强调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团结协作,强化压实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四方责任”,携手应对新冠肺炎、艾滋病等全球范围内重大传染病挑战,共同抗击艾滋病,为实现艾滋病防控目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总体要求是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化新时代学校健康教育,与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结合,巩固现有防控成效,坚持关口前移、创新方式、完善体系、加强保障,落实早检测、早诊断、早援助、早治疗,提升防艾知识知晓率,避免和最大限度减少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的发生,不断提高青年学生健康素养。
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重点组织开展三项活动。一是发布宣言倡议,开展健康教育。要组织不同学段校长代表发布校园抗艾防艾宣言,组织青年大学生发出抗艾防艾倡议并举办签名活动,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教育经验做法,倡导文明健康行为,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二是拓展载体形式,统筹推进宣传。要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创新形式开展抗艾防艾形象化教育,将学生参与艾滋病防治志愿服务纳入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和学生实践活动内容。三是用好宣教资源,增强健康意识。充分利用现有艾滋病宣教平台和素材,开发制作适合本地本校的宣教材料并广泛使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增强个人健康意识,帮助认识和杜绝传播艾滋病的高危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