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衡酒文化》之——~~~
古诗词中觅良药之——桂枝~~~
《系统汉语》拾零之79——~~~
~~~
2020年11月15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酒文化》之——
湘酒,百变的宴会主角
曲水流觞

  ■段志丹

  中国人的席面上,自古就讲究饮食。饮食饮食,饮在食前,是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主角。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凡是宴席必有酒,酒是引子,拉开了宴席的帷幕;酒是推手,拉近了人们的关系;酒还是助燃剂,点燃了灵感的火花。

  酒的选择决定了宴席的性质。

  如果说狂欢是啤酒的宿命,典雅是红酒的特质,豪放是白酒的天性,那么百变则是湘酒的魅力所在。

  湘酒是有诗意的。自“武帝荐酃酒于太庙”后,酃酒就成了文会上的常客。张载在《酃酒赋》中写下“于是纠合同好,以邀以游。嘉宾云会,矩坐四周。设金樽于南楹,酌浮觞以施流。备鲜肴以绮进,错进膳食之珍羞。”春和日丽,人们相聚于溪边,分席列坐于河畔,潺潺的溪流上漂浮着盛满酃酒的金樽,诗人们从水中捞起杯子痛饮,然后作诗酬唱,彼此应和,以文会友,是多么惬意而爽快的事。

  湘酒是流行的。曹摅在《赠石崇诗》写道:“饮必酃渌,肴则时鲜。”这两句诗,意思是指富可敌国的石崇他举办宴会一定会用酃酒招待宾客。而后文学家左思在引起“洛阳纸贵”的《三都赋·吴都赋》中也有“飞轻轩而酌绿酃,积肴若山丘”。从某种意义上说,那时候的宴会,没有酒能和酃酒相提并论,酃酒可谓是独占鳌头。

  湘酒是美好的。唐代名臣魏征曾向唐太宗李世民进献过两种美酒,其一便是酃酒,李世民觉得好喝就继续向魏征讨要,而魏征却不愿意唐太宗空手套白狼,便请他为美酒题诗,于是就有了“酃渌胜兰生,翠涛过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

  湘酒是有血性的。曾国藩以“胜则举杯酒以让功”建军,湘军水师屡尝胜迹,湘酒,随着湘军水师的脚步迈遍了五湖四海。新兵上战场前喝酒壮胆;老兵下战场后喝酒庆功。湘酒,是湘军的定军鼓、英雄胆!

  湘酒还是孤勇的。1944年,衡阳保卫战即将打响,青草桥头300多家酒坊迫于战争不得不关门迁移,这些酿酒人最后请打战的军人们喝了一场酒,这场酒宴,是孤注一掷的拼搏,是奋不顾身的勇敢,是舍家卫国的决心!

  湘酒的天性,来自湖湘山水的熏陶,来自湖湘人的风骨,和平盛世,它是富贵花,在祥和的酒席上安安静静地助兴;战乱年间,它是进行曲,在纷乱的战场上慷慨激昂地助战。

  湘酒,就是有这样多变的魅力,它能在文人宴席上锦上添花,令佳句频出,气氛热烈;也能在战场动员上充当奇兵,稳定军心,庆贺胜利。

  这种魅力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退,那时人们在曲水流觞中纵情山水,在抗敌战场上浴血奋战;现在人们在觥筹交错中放下生活带来的倦意,在交杯推盏中获取世俗特有的烟火气。而他们桌上放的湘酒,却依旧从未改变,仿若永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湘酒,百变的宴会主角
南国秋来又闻香
橘: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衡阳专家学者热议《唐群英传》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湘酒,百变的宴会主角 2020-11-15 2 2020年11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