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红辉 曾晓姣
三层综合服务中心大楼位于村中心,成为村民的“政务中心”;“餐饮一条街”已具雏形;“金钟美墅湾”“品稻生态”“源峰建材”等企业布局其中,许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这是日前记者在蒸湘区呆鹰岭镇振兴村的“乡村发现”。该村在“三驾马车”的引领下,欣欣向荣。
基础先行
蒸水河畔的振兴村与市区仅一河之隔,有17个村民小组,1000多户约3000人。近年来,该村抓住衡(阳)西(渡)快线开通机遇,按照全区“两区一城”“三路一带”发展战略和全镇“一带三轴六区”发展思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三创”工作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坚持“基础先行、产业脱贫、政策兜底、共奔小康”扶贫总体思路,实施融城战略,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幸福美好家园。
村支“两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按照“打造近郊观光农业休闲区”的开发规划,与周边土桥、高碧、新民等村连片,集中打造体验式生态休闲农业示范村,将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多规合一。
与此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硬化村内道路3.8公里,村内主次干道硬化率、通电率、电话、网络、广播电视“三网”通户率均达到100%。
产业脱贫
振兴村坚持基础先行、产业优先,整合扶贫项目资金、区级财政资金等共计350万元,用于道路硬化、产业培育、改厕试点等项目,确保人畜饮水和产业用水安全,基本形成交通网络体系,为实现产业规模化提供平台。因地制宜,加快土地流转,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先后创办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在松平路打造特色土菜餐饮一条街,吸引了“衡州别院”“农耕季”“春夏秋冬”“大碗厨”等多家知名餐企入驻,全村初步形成农旅结合、产业联动协调发展格局。
村支“两委”还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等工程,每年输转农村劳动力数十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文明创建
结合村情,村支“两委”组建了村级卫生协会,实行定岗、定人、定时、定路段、定任务的“五定”责任制,完善农村垃圾“户分类、组收集、村集中、乡转运”的长效收集处理机制,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突出问题,定期开展督查,严格奖惩。并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道德讲堂”“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着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引导农民破除赌博、封建迷信、婚丧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使勤劳致富、遵纪守法、文明守信、和谐共处蔚然成风,村民精神面貌明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