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邹红辉
10月15日上午,衡阳中欧班列首发仪式在衡阳南站湖南红光物流有限公司举行,一列运载华菱衡钢生产的钢管专列由此出发,将途经满洲里抵达俄罗斯比克良市,全程9463公里,运行13天。这是衡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是衡阳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引擎,标志着衡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有了新通道。
中欧班列的开行对衡阳的发展有何影响?对衡阳的外贸企业带来哪些“利好”?首发仪式上,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度采访。
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等条件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目前,国内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已经有71个,到达欧洲19个国家67个城市,衡阳为第72个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
衡阳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是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对外经济合作遍及六大洲149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3.4亿美元,居全省第二。衡阳基础条件优良,区位优越,是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有一条两千吨级湘江内支线航道、一个机场、八条高速公路、九条铁路。衡阳铁路监管作业场所于2019年12月10日经海关总署、长沙海关批复确定开关运营,有1万余平方米的海关监管场地,3台大型集装箱正面吊,12台叉车,3条货物线,具有完备的海关监管设备设施,可以满足3列中欧班列同时开行的需求,场地规模、硬件设施较好。衡阳货源结构基本来自本地,对比以外地货源为主的中欧班列开行城市来说,节省了短途运输费用,符合物流运输规律,总体上节省物流成本,可持续运营上更有优势。
不仅如此,衡阳中欧班列货源充足,现有外贸货源能够完全支撑始发的中欧班列可持续运行。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市经长沙、赣州、武汉、西安、上海、广州等地海关进出口的中欧班列货源为90万吨220列左右。主要出口货物为钢管,运量每年20万吨50列左右,全程运行时间由原来海陆联运60—80天缩短为15天;小苏打运量每年10万吨25列左右,家具运量在2000个40尺标准箱以上,40列左右,由原来海陆联运45—60天缩短为25天。主要进口货物为木材、粮食,俄罗斯木材及乌克兰的粮食到达4万吨10列左右,欧亚有关国家的铜精矿、锌精矿进口到达30万吨80列左右,俄罗斯、白俄罗斯的面粉、零食到达2万吨15列左右等。中欧班列的开通,联通的不仅仅是世界,更是把衡阳联通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之中,必将成为衡阳乃至周边地区产品“走出去”和更多国外优质产品“引进来”的黄金通道,成为联通衡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间的友谊桥梁,为我市打造现代产业强市、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注入新的活力。
中欧班列对衡阳外贸企业有何“利好”?权威人士表示,一是出口企业可以在本地报关,不仅为企业带来出口退税的便利,而且每年为全省增加90列左右的往返发送量,外贸货值达到15—20亿美元,增加了衡阳外贸进出口总额;二是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现在出口货物大部分都是货到付款,中欧班列目前到达俄罗斯莫斯科的时间为13天,到达德国杜伊斯堡的时间为25天,比海运60—70天到达欧洲港口要大为缩短,企业将大幅度减少垫支压力,加快资金周转;三是中欧班列开行对地方经济有强大的拉动效应,能吸引东部地区的优质产业加速转移到衡阳。同时湖南增加衡阳开行中欧班列后,将成为继山东后全国第二个同时有四个城市开行中欧班列的省份,有望促进我省中欧班列运行规模进入全国前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