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罗文鹏
青灯黄卷,百年风云犹入耳。日前,衡阳收藏爱好者刘先生发现了一套清宣统二年(1910年)出版的《湖南出品协会说明书》,睁眼看世界的湖南人,在这部书中发出了“制造强国”的呐喊。
刘先生发现的这套《湖南出品协会说明书》共有六册,首册扉页上有“湖南出品协会说明书 附目录 龙璋署检”字样。
根据湖南图书馆所编的《湖南古旧地方文献书目》记载:湖南出品协会成立于清宣统元年,《湖南出品协会说明书》由湖南攸县人龙璋编写,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湖南机器印刷局铅印、出版。该书收录各类教科书出版说明;手工艺品之折花、扎花、绒织物、编织物、巾毯被面、绸布绢绉、漆器、金属器、蚕茧、丝棉等出品说明。
书中对各类教科书出版说明极为丰富,展现了清末知识分子“睁眼看天下”的视野,对西方先进知识的饥渴。比如,教育方面有《代数演草》《新代数学》《三角详解》《日语教程》《几何学例题详解》;经济农学方面,有《农学经济学》《肥料学》《果木栽培新法》;法律政治方面,有《警察服务》《行政法各论》《宪法凡论》《国际私法》;工业机械方面,有《铁道矿山图》《机械图》等。
文史方面,除了收录《诠释周书》《尚书孔传参证》等传统的“四书五经”出版说明,还有湖南地方文人的文集出版说明,如《彭刚直集》《左文襄公全集》《郭侍郎奏疏》《湘绮楼全集》;还有许多地方史志,如《湘阴县图志》《湘潭县志》等。
寄托湖南人百年前“实业救国”理想
比起《湖南出品协会说明书》这部书,“署检”人龙璋显然更加有名气。
龙璋出身世家,是清代光绪年间举人,左宗棠的外孙女婿,一生为官、参与革命、创办实业、兴办教育,是传统绅士从改良向革命转化的代表人物、民国初年湖南实业界的领袖之一。孙中山亲题“博爱”二字送给他,死后国民政府发表《褒扬令》,并在南岳衡山建龙璋纪念亭“烈光亭”。
龙璋在序言中透露,书中记载了湖南工艺品共有八十余类1700余种,参与调查、采集的工作人员有100余人。可见,这部书是集体劳动的成果。
同时,龙璋还开宗明义地指出,编辑这部书的目的是“将以待学子之研究、为制造进步之基础,则是编之所罗列者,异日视之又皆为陈迹也矣,夫安重以原料国相诮哉。”
寥寥数语,满是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了“实业救国”“制造强国”的梦想。编者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学人们研究制造业的基础资料,希望当它成为古旧书籍的时候,世界将不再以“原料国”来讥讽中国。11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看到这一席话时,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强国,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据有关专家介绍,该书对研究清末湖南出版史、湖湘文化有一定价值。刘先生说,“希望与感兴趣的收藏人士、专家学者,共同发掘这套古籍的地方历史文化价值,连接古今,永久性地发挥它的作用。”
收录清末各类教科书出版说明
>>>延伸阅读
龙璋(1854—1918年),字砚仙,号甓勤斋主人,晚号潜叟,湖南攸县人。晚清时,历任江苏如皋、沭阳、上元、泰兴、江宁等知县及候补道。庚子国难,他推动“东南自保”,结识黄兴、蔡锷、宋教仁等辛亥革命志士,暗中资助革命。回湘后,他参与领导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被袁世凯通缉,流亡上海三年。辛亥后,曾任湖南民政长、西路巡按使、国民党湖南支部评议长、代省长,他是传统绅士从改良向革命转化的代表人物。
龙璋创办经营开济、利济轮船公司、中华汽船公司、集成公司、醴陵瓷业公司等企业,及震发、源源、百炼、九昌等多个矿业公司,还担任湖南总商会、工会、农会、公民保矿会、商船公会、出口协会、提倡国货会等会长,是民国初年湖南实业界的领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