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教授 肖中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阐释了“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明确了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和措施,这些对我们衡阳推进现代产业强市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以新思想引领衡阳现代产业强市建设,必须根植于衡阳工业发展的文化沃土。衡阳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最大优势就是工业文化底蕴深厚。振兴衡阳经济,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优势也在工业。衡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产业强市和最美地级市,并进一步提出要把“建设现代产业强市”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这既是衡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讲话精神的得力举措,也是对于衡阳深厚工业文化底蕴的回归,有利于衡阳重塑工业强市辉煌、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以新思想引领衡阳现代产业强市建设,必须发挥好高校的“智库”作用。优秀的工业文化是迈向工业强国的关键因素。衡阳作为老工业基地,是一座劳模荟萃、工匠辈出的光荣城市,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始终是激励雁城人拼搏进取的不竭动力。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既可以发挥专家学者的科学研究优势,也可以发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作为驻衡高校,作为工字号的应用型高校,记忆与传承衡阳工业文化,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的新工科人才,服务衡阳工业发展,助力衡阳工业振兴,是我们湖工人的职能和使命。
三、以新思想引领衡阳现代产业强市建设,必须做好经济与文化的融合。一是进一步健全衡阳工业文化发展体系。要把工业文化建设融入工业化发展的全过程,在吸收传统优秀工业文化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推动衡阳特色工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建立健全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衡阳特色工业文化理论体系、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补齐工业文化短板,提升工业软实力。二是进一步弘扬新时代的衡阳工业精神。根据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变化,继续大力培育和宣传新时代的衡阳工业精神,为实施衡阳现代产业强市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三是要进一步塑造衡阳工业新形象。要着力塑造衡阳工业诚信、质优、创新、绿色等新形象,不断丰富衡阳工业的文化内涵,提升衡阳工业的美誉度。进一步提高对外交流水平,传播衡阳特色工业文化,展示衡阳工业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