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8月06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黎巴嫩大爆炸死亡人数破百 一名中国公民受伤
8月4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发生爆炸后现场废墟一片。■新华社发
8月4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发生爆炸后浓烟滚滚。■新华社发
  难眠之夜过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迎来爆炸之后的第一个清晨。

  爆炸地点的黑烟还未散去,贝鲁特的街道仍然布满瓦砾,许多贝鲁特人一夜无眠。

  根据最新消息,已经有至少100人在这场惨剧中丧生。中国驻黎巴嫩使馆也证实,有一名中国公民在爆炸中受轻伤。

  对于饱受经济危机和新冠疫情双重困扰的黎巴嫩,这场灾难不啻于雪上加霜。国际社会纷纷承诺伸出援手,帮助这个中东国家渡过难关。

  爆炸强度相当于3.5级地震 200公里外有“震感”

  黎巴嫩红十字会官员乔治·基达内说,爆炸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00人,受伤人数超过4000人,伤亡人数还可能进一步上升。

  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5日证实,一名中国公民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爆炸中受轻伤。

  使馆方面说,伤者是一名在黎中资企业员工,被碎玻璃划伤,目前已接受救治。

  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4日发表声明说,剧烈爆炸造成多名联黎部队维和人员受伤,其中一些人伤势严重。

  声明说,爆炸还造成停靠在贝鲁特港的联黎部队海军一艘舰只受损。

  美联社报道,德国地质学研究中心测算,此次爆炸强度相当于3.5级地震。距贝鲁特大约200公里的塞浦路斯也能听到爆炸声并有“震感”。

  黎巴嫩内政部长穆罕默德·法赫米说,爆炸似乎由港口仓库中存放的2750吨硝酸铵引起。这批化学品可用作化肥或炸药,2014年从一艘货船上查没。

  黎巴嫩总统米歇尔·奥恩指出,2750吨硝酸铵没有任何安全措施在港口存放6年“不可接受”。

  目击者说,现场升腾橘色烟云,似乎印证爆炸牵涉硝酸铵的说法。硝酸盐爆炸后会释放红棕色有毒气体二氧化氮。

  当地电视台报道说,港口一处烟花仓库失火与爆炸有关。目击者拍摄的视频显示,剧烈爆炸前不久,港口一处建筑失火,随着火势蔓延继而出现蘑菇云和冲击波。港口工人沙尔贝勒·哈吉说,刚开始像是烟花类物质的小型爆炸,之后他就被震倒。一些当地媒体说,爆炸缘于修复仓库的焊接工作。

  爆炸让黎巴嫩处境雪上加霜

  在爆炸发生之前,黎巴嫩经济已经濒临崩溃,新冠疫情更是让当地脆弱的经济深受打击。

  爆炸导致贝鲁特大量房屋和生活物资被毁,不少黎巴嫩民众甚至可能面临生计问题。

  据海湾新闻网报道,自从去年9月以来,黎巴嫩货币已经贬值90%,当地红肉价格甚至飙升至每公斤42美元(约合294元人民币)。由于肉价过于昂贵,黎巴嫩军队已经取消对部队的红肉供应。

  此外,黎巴嫩高度依赖进口,80%的日常所需来自海外,而不少物资都储存在贝鲁特港,此次爆炸使得许多物资损毁。

  据美联社报道,贝鲁特港的大型储粮筒仓也在爆炸中损毁,导致筒仓里的粮食毁坏。报道称,据估测,这些被损毁的筒仓中或存储了全国85%的粮食。

  受疫情影响,黎巴嫩曾实施“封城”措施,但在重启经济后疫情发生反弹。截至7月22日,黎巴嫩共有新冠确诊病例3104例。

  国际社会承诺援助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穆罕默德-班迪8月4日对贝鲁特发生特大爆炸事件表示关注,并向黎巴嫩政府和人民表示慰问。

  古特雷斯当天通过发言人向黎巴嫩政府和人民表示慰问,并祝愿包括在黎巴嫩工作的几名联合国人员在内的伤者早日康复。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就爆炸表达震惊和同情,表示准备援助。以色列说,已准备提供人道和医疗援助。卡塔尔和伊拉克则说会向黎巴嫩运送临时医院设备,协助救治伤员。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也表示愿提供援助。

  (新华社贝鲁特8月5日电)

  黎巴嫩大爆炸的“真凶”离我们有多近?

  当地时间8月4日下午,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发生大规模爆炸。

  此次爆炸由存放在贝鲁特港口12号仓库中的2700吨硝酸铵引发。这些硝酸铵已在仓库内放置了六年。以色列《国土报》报道称,它们是六年前被黎巴嫩海关查获的。

  2700吨硝酸铵爆炸,相当于港口挨了一颗小型战术核弹。美国最新研制的可调当量核炸弹B61-12最小威力是300吨TNT当量,最大当量只有5万吨。

  真凶究竟何方神圣

  黎巴嫩此次爆炸的直接原因是,工作人员在检查仓库时发现仓库库门需要加紧,而在焊接存有炸药的库房门的过程中,焊接火花引燃了仓库中的炸药,导致在另一库房中存放的硝酸铵爆炸。

  硝酸铵(NH4NO3)是一种无色无臭的透明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易吸湿结块,价格低廉,制造简单。它的用途极为广泛,既可以做工业上的催化剂和强氧化剂,还可以用作农产品的有机氮肥,制造杀虫剂、冷冻剂、笑气、烟火等,更是离不开它。此外,很多民用爆破器材也会使用到这种化工原料。

  一般情况而言,它的引爆作用敏感性差,对传爆作用极不敏感,对机械作用完全不敏感,但是有一种致命的危险特性——不耐高温,几乎见到明火就会发生反应。

  大量贮存硝酸铵时,若通风不畅,使得存料下层不能及时导出热量,还有可能发生自燃。此外,在酸度增大或存在氯化物等杂质的情况下,硝酸铵的分解温度还会降低,分解过程被催化,更易爆炸。

  另外,论文研究显示,硝酸铵分解产物为气态产物,1千克的硝酸铵炸药爆炸能够产生900升的气体。气体短时间内释放出来,产生巨大压力和气浪。黎巴嫩此次爆炸所形成的蘑菇云,就是因为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气浪,一般民用的建筑物完全无法承受。

  不止发生过一次

  这已不是世界上第一个重大的硝酸铵爆炸事故。

  1921年9月21日,位于德国奥堡的巴斯夫公司的一家工厂发生爆炸,造成509人死亡,160人失踪,1952人受伤,现场留下了一个直径130米,深60米的爆坑,消防人员及有关人员全部丧生。

  1947年4月17日,一艘装载950吨硝酸铵化肥和2000吨硫磺的美国货船在停泊中发生爆炸而沉没,半径1英里范围内的所有房屋被摧毁,552人死亡,3000人受伤,损失达6700万美元。

  1998年1月26日,我国陕西兴平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生生产系统硝酸铵溶液爆炸,死亡22人,重伤6人,轻伤52人,造成重大损失。

  一言以蔽之,硝酸铵价格低、容易制、用途广,但是在生产、贮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如处理不当或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极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爆炸事故。

  目前,硝酸铵已纳入我国《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目录》,作为民用爆炸品受到管控。

  敲响安全警钟

  此次在黎巴嫩首都发生的重大爆炸事件,为我们敲响了高温季节重视危险化学品储藏管理的警钟。

  据《中国应急管理报》报道,分析我国历史上八月共发生的25起危化品事故,从事故类型来看,火灾爆炸事故有19起,占比高达76%;从发生环节来看,发生在储存环节的事故有9起,占比36%。

  国务院安委办危化品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组专家刘兵表示,“炎热的气候条件对危化品的储存和生产影响很大,危化品火灾也多发生在炎热的夏季。”

  因为疫情,今年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又出现了新的风险。

  刘兵说,部分化工企业销售不畅,导致库存增加。有的企业通过新建、改建、扩建仓库的方式来适应新形势下的仓储需求,有的企业则违规超品种、超数量存储危化品,甚至出现相互禁忌物质混合存放的现象,产生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危化品企业应高度重视高温条件下的安全生产工作,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工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生产,并注意控温和科学分类存放危化品。

  (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黎巴嫩大爆炸死亡人数破百 一名中国公民受伤
留守女生高考选择引热议 考古学真的很“冷”吗?
衡阳日报版面五A05黎巴嫩大爆炸死亡人数破百 一名中国公民受伤 2020-08-06 2 2020年08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