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办学取得了一系列瞩目成就:2018年“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全国首批20校之一;2019年首个在泰国设立“高铁人才培训基地”的中国高校;湖南省首个成建制招收专业留学生的高职学院。新华社、新华网、中国教育报、人民铁道网、三湘都市报等知名媒体对该校国际交流工作进行了持续系列报道;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推广其经验;省内高职院校纷纷前往学习取经。这些成绩和荣誉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人默默坚定的付出,那就是该校校企合作处处长刘芳。
找准方向谋发展
2015年12月,西南交通大学在北海举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联盟”成立大会,会上刘芳看到沿海院校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展“教育走出去”,每个学校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业绩。她不禁心生疑问:“我们的方向在哪里?”那时,学校的国际交流工作还挂靠在办公室,工作仅停留在引进外教、学生暑假赴国外实习层面,深层次的国际合作还未开展。回校后,在一次党委召开的务虚会上,刘芳把所见所闻向学校党委做了汇报,学校党委非常重视,认为这就是学校的一大短板。随后,学校党委做出决定,将国际交流工作移交校企合作处,作为校企合作处的一大工作职能。
经过半年时间的学习和调研,刘芳对国家外事工作政策、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工作路径、“高铁走出去”路线有了基本认识和研究,认定发挥学校高铁专业特色和优势,服务“高铁走出去”,锁定泛亚铁路建设,联合泛亚铁路建设线上东盟国家开展教育合作就是目前的工作方向。
“引”来外国留学生
2016年7月,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年会”上,她主动对接参会的泰国、老挝高校,与泰国5所职院、老挝1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框架协议好签,项目要落地不容易。用省教育厅国际交流处处长周芳友的话来说,“一个学校的国际交流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要招收留学生”。可是要办国际教育,面临三大困难,一是要具备招收留学生资质;二是要有国际师资;三是要有一定量的留学生。这样的开拓性举措,每走一步都非常艰辛。从2017年到2018年,刘芳不是在向相关部门汇报工作的路上,就是在与泰国合作院校商谈的线上,做方案、写材料、招老师,加班加点是常事,家里、办公室都是办公场所。
有志者事竟成。2018年5月,经教育厅专家评审和现场考察,学校取得了招收留学生资质。当年7月,第一批泰国留学生来校学习;2019年,第二批泰国留学生来校学习动车组检修和铁道信号专业,两年连续招收55名专业留学生。这些学生回国后基本在泰国铁路部门就业,优秀的学生还成为了单位的骨干力量,月薪上万,学校的办学声誉蜚声国外。招收留学生这一大事件在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史上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开展与非洲国家职教合作
国际合作既考验眼力又考验韧劲。在国家倡导加强与非洲国家合作、中非经贸论坛永久落户长沙这样的背景下,刘芳因时度势,向学校建议开展与非洲国家的职教合作。经她多次协商联络,反复策划论证,借助中铁建海外公司的力量“搭船出海”。
2019年5月,学校顺利出访埃塞俄比亚和几内亚两个国家,与这两个国家的一流大学达成协议,在建立国家实验室、实训基地和铁路专业方面,为他们提供技术咨询与教育服务。
2019年11月,几内亚科纳克里大学校长应邀带队回访该校,看完该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后,他激动地说:“我们就要建你们这样的学校!”期待之情溢于言表。几内亚是世界铝土矿大国,我国的铝土矿进口目前主要依赖几内亚等国,学校与该国大学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这将成为刘芳下一阶段工作的又一项目。
学校陈春泉校长经常对刘芳说:“你是在做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四年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学校走过的国际合作步伐中,深深地刻上了刘芳的脚印,洒下了她辛勤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