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请等一下。有个新入院的小孩病情有些反复,我需要去病房一趟。”7月14日,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对科室医生蔡泽民的采访刚刚开始,就不得不中止。
走路生风的白大褂,充满神秘气息的口罩,冰冷的听诊器,这些构成了公众对医生这个职业的基本印象。然而在有些神秘和炫酷的表象背后,大家对医生的深入了解并不太多。
儿科常常被医生们称为“哑科”。因为前来就诊的孩子太小,不能清楚描述病痛症状和自己的不适,有时会哭闹不停。家长毕竟不是患者本身,对孩子病情的描述也不够全面准确。加之患者病情变化快,因此儿科医生的工作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也需要更加耐心、细致、严谨。
蔡泽民行医18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在给患儿诊治时能及时作出专业的判断,最大程度减轻患儿的痛苦。蔡泽民一直诚信行医,诚信开药,坚持开“良心药方”。在实际诊疗中,他充分运用望闻问切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了解与掌握患者的病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项目检查,避免开不必要的药,为患者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蔡泽民算了一笔账,比如开15元1盒的药和30元1盒的药,药效差不多的话,若只顾利润拼命开高价药,那患者的利益明显就要受损。“要让病患用最少的钱,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蔡泽民以此自律,同时也给所在科室营造了良好的诚信氛围。
此时,采访又被打断。“蔡老师,这位家属不想给小孩做刚开的检查,但是这项检查其实很有必要。”接到同事的求助,蔡泽民耐心地向病患家属说明:做这项检查可以了解你家小孩肝脏目前状况……即使之前做过类似的肝脏检查,那也只是反映当时的一个状态……所以才建议给你小孩做检查。
“不好意思,病患有需要,我们必须及时处理。”蔡泽民抱歉道,作为医生我一直秉承诚信原则。但作为家人,我并不是一个诚信的人,经常失信于爱人和小孩。
“蔡医生真的是处处为病患着想。”同科室医生韦玉佳聊道,科室的慢性病病患出院都需要定期复诊,一般都是去门诊。但是考虑到门诊医生的流动性,蔡泽民都让病患回科室复诊。他说我们更了解病患情况,有时候可以减少一些检查,我们虽然辛苦点,但是对病人而言更高效。
“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尽本分、守信用、讲诚信。”蔡泽民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诚心诚意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