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6月29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直播带货不该是质监盲区
  ■雨  馨

  主播带货是否需要亲身体验?主播年龄是否应有限制?随着直播带货成为现象级风口,一场相关标准制定的研讨会近日召开,30多位专家积极建言献策。其中,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一项,引发不少关注。

  眼下,直播带货火爆异常。1秒卖光的销售速度,动辄破亿的销量榜单,一再刷新眼球的直播业绩吸引无数主播“上车”“入局”。前有网红主播顺利“出圈”,后有企业大佬热情追逐,再有基层干部参与其中,但一片欣欣向荣中,带货翻车的乱象也频频出现。有的对所卖产品几无把关,假冒伪劣泛滥;有的为刺激粉丝冲动消费,故意夸大涉嫌虚假宣传;还有的把带货搞成“逐臭表演”,一再以低俗言语博出位、求关注。如此种种,都让这一新兴行业充满了浮躁气。

  直播红火是好事,但“带货”屡成“带祸”,必须依法治之。说白了,直播只是渠道,前端的生产链和后端的消费链与其他商品销售并无二致,但现实却是,“卖货一张嘴、买亏认倒霉”。如此尴尬,究其原因,与监管处于盲区脱不了干系。“选品”质量缺乏源头“管控”,商家知假售假,出事拉黑用户,消费者投诉无门。至于售后服务,缺乏硬性规定多半沦为“空头支票”。而由于从业人员的身份定位尚不明晰,现有法规对其失范行为往往无可奈何。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黑名单”数据库,无疑抓住了主播这个直播链条的“中枢”,倒逼其对用户保持起码的敬畏心。以此为契机完善相关标准,补齐法律短板,直播带货才能结束野蛮生长。

  管好直播带货,需要各方出力。以黑名单制度为例,主播哪些行为需要被“拉黑”、由谁来“拉黑”以及“拉黑”后能否再“复出”,种种实操细节有待进一步明确。此外,大大小小直播间数不胜数,监管部门的眼睛很难悉数盯紧,还需要广大网友、直播平台积极发挥监督作用,确保失范者露头就打。当然,监管只是外力,相关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职业道德,同样是规则落地的关键。

  当直播带货成为万亿级“蓝海”,在规范轨道上运行愈显急迫。以行业标准为起点,夯实诚信基石,严把质量关口,整个行业才能走得更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端午
6支突击队闻“汛”而动
累计发送旅客52331人次
“马路市场”拆除了 过境省道通畅了
较五一假期客流有所增长
两车追尾致危化品泄漏
衡阳市雁峰区岳屏敬老院(夕阳红公寓) 集资诈骗案利益受损人申报登记公告
降雨偏少 高温持续
直播带货不该是质监盲区
一事一议
“云毕业”典礼更值得铭记
衡阳日报版面二A02直播带货不该是质监盲区 2020-06-29 2 2020年06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