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1月16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派“红包” 民生节节高
  邹晨莹

  两会期间,“民生”是高频词汇。来自社会各方的喜悦汇聚到一起,经交流互动而放大,化为“不负人民”的共识和行动。

  这两天,身边不少同行纷纷感叹“民生红包”的变化:以前那些绕不过去的大诉求,变成追求精致的小细节。例如,“村里用蹲便器多还是坐便器多?老人用蹲便器习不习惯?”这是一位党员领导干部表达的关切。“我住的‘银发社区’加装了电梯,老化管道焕然一新,社区改造后注入更多温情。”这是一位城市建设者的慨叹。“长沙不仅是房价洼地,更是宜居之地、幸福高地,让我们怎么舍得走?”这是一位“新湖南人”的赞许。关于“住有所居”的讨论中,“小目标”更加具体、更为细致。

  每过一年,抬升一阶。梳理过去几年的民生实事,趋势更为明显——关注“有没有”的少了,聚焦“优不优”的多了。比如,去年的12件重点民生实事,“置顶”的是“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还在解决就业中“量”的问题。今年这个问题“下沉”到了第2条,目标和诉求也发生新变化,指向“质”的层面——为劳动者“赋能”而进行培训。去年还在为“基本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的短板发力,还在讲县(市)实现二甲公立医院全覆盖等等,今年细到了每个行政村卫生室每年补助运行经费6000元。再如,今年12件重点民生实事的“头条”,是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25万个,看似出乎预料,却又合乎关切,因为涉及到有效地鼓励人口生育,涉及到孩子人生起步的优质教育与精心呵护,确实是痛点与难点。从那些数字的更新、表述的变化、内容的增减中可知,政府的实事和民众的诉求是同步衔接、同步变化的,都在为美好生活注入新的动能。

  与之相对应的,扶贫、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这些年来,“政府账本”上的民生支出密密麻麻,每年花在老百姓身上的钱占了支出增量的大头。做到这一点,其实不容易。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收支压力着实不小,在这样的情况下腾出财力加大对重点民生、基层财政的支持力度,尤显“民生”二字的分量。

  每年的“民生红包”,都会从政府工作报告走进寻常人家的衣食住行,让美好愿景变成群众的真切感受。2020年,且凝眸,且倾听,春风渐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精打细算过日子 集中财力惠民生
五指握拳发力 提升湖南财政收入质量
政府派“红包” 民生节节高
修订现行征缴条例 为社保费划转提供保障
建立政法商联动机制 盘活“僵尸企业”
代表委员在现场 “向人民报告”
“乡亲们富了,我就乐了!”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政府派“红包” 民生节节高 2020-01-16 2 2020年01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