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体量实现倍增。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566万元,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10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68.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0亿元,增加值增速达8.5%。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分别增长4700多倍;工业体系日趋完备,工业类型由原来单一的冶炼化工产业正朝着智能制造、电子、服饰、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多元化方向迈进。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全市规上企业研发投入4.8亿元,约占全市GDP 1.6%。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12家。高新技术总产值达180亿元。全市推广应用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160余项,“电控单体泵燃油喷射系统回位弹簧”获衡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近年来,常宁深入实施“质量兴市”商标(品牌)战略,已打造了一批在国内乃至世界叫得响的工业品牌,常宁实现了从乡土八宝到中国品牌的蝶变。截至2018年,全市工业产品拥有注册商标635件,占商标总数的59%。
产业结构全面升级。2011年,常宁被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近年来,该市大力调结构、转方式,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该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共关停淘汰192家小采选冶企业,将39家有色化工企业整合成6家入园企业,并对水口山三、四厂落后产能逐步予以淘汰退出,关停煤矿9家,关停砖厂15家,腾出了宝贵的环境容量。
同时,常宁市委、市政府按照“一区两园”产业布局规划,以水口山经济开发区为“一区”,以水口山有色循环产业园和宜阳工业园为“两园”,在有色循环产业园重点发展有色产业,宜阳工业园围绕电子信息、制衣制鞋、智能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重点发展轻工制造产业。目前,水口山有色循环产业园已有12家企业入驻,宜阳工业园有31家企业入驻。2016年,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列入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2018年,水口山经济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8.3%,增幅在省级以上产业园区中排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