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陵洞内诗千首,青草桥头酒百家,试看东洲桃浪暖,西湖夜放白莲花……连衡阳八景都不知道,还好意思说自己是衡阳人么?”偌大的报告厅,一位学生正在用正宗的“衡阳话说衡阳”,饶有趣味的解说让台下同学们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也收获了衡阳地域文化知识。
这是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中的一幕。近年来,该院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下足功夫,让历史文化的魅力在校园里开出最美的花朵,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建立起关于正确理解和把握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会等基本关系的人文素养。
经典浸润 传承国学之美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构建师生文化自觉自信、建立为人处世的准则很有意义。”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党委书记高楚云深谙传统文化对于培育青年学生精神人格的重要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部开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项目得到学院上下的重视。在学院的支持下,狮山讲坛的“国学之美”系列讲座活动成为了近年来受学生追捧的活动之一。“国学概述”“家道家风”“曾国藩家书”“孔子的智慧”等讲座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精粹的浸润与滋养。据统计,近三年开展的国学讲座活动受益学生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与此同时,学院各系部掀起了传统文化活动的热潮,“汉字最美母语最亲”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国学经典朗诵、“读经典、学新知”读书日……一系列活动相继开展,师生共品国学经典,共赏国粹精华,共探文化话题,感受国学的精神与美感。
文化探访 挖掘雁城之美
“我知道船山先生,但我不知道他有如何豪杰的人格,更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国际大咖’!”听取了船山文化研究会的相关人员讲解船山文化之后,湖南财工院的一位会计系的学生十分感慨。她从小生活在衡阳县曲兰镇,从小也听老师和身边的人说起王船山在家乡隐居。但参与了学院的地域文化走访活动后,她认为自己对这位地域人物有了全新的认知,真正感受到了他的人格力量。
为了让学生了解衡阳文化,学院以衡阳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展地域文化走访活动。近年来,学院在王船山故居、石鼓书院、罗荣桓纪念馆、南岳忠烈祠、曾国藩故居、耒阳农耕博物馆、欧阳海纪念馆等地建立了15个德育教育基地,让学生追溯文化源头、重走文化古道、寻访文化名人、考察民俗文化。
走访活动中,学院思想政治课部通过带领学生看衡阳湘剧、影子戏,参加泉湖“二月八”庙会等活动,让青年学生了解衡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衡阳作为“文明奥区”历史文化古城的巨大魅力。
知行合一 感受实践之美
将传承优秀文化融入专业课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又一收获。学院相关专业老师“中华会计文化”“商贸文化与丝绸之路”“中华工匠文化”等专业文化讲座一开讲,就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根据职业教育的规律,湖南财工院有针对性地选取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以贯之”“知行合一”“诚信”等传统文化精神,作为学习和活动内容,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学院针对“财经”“机械”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对通俗、有针对性、有感染力的中华传统文精神的挖掘和整理。用传统儒家提倡的“德”“忠”“信”的精神来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忠于职守、廉洁守法、客观公正的职业精神;将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躬亲实践”“重实用”等精神作为重点,培养学生务实求真、勤于动手、善于创新的“工匠精神”。良好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培育带来了学生技能培育的丰硕成果。仅2018年、2019年,学院财经、机械、经贸等专业在国家级学生技能比赛中就获得6个一等奖的好成绩。
对于如何推进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学院思想政治课部主任张琦表示,首先,要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上下功夫,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体现当今时代的特色,契合职业教育的精神。其次,继续根植于衡阳地域,除了走出去,还有请进来。比如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师生现场参与体验,真正让民间艺术在校园里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