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已近不惑之年,有时夜深人静,眺望星空,回想这些年走过的路,虽然信奉事在人为,但是冥冥之中似乎好多事情早已缘定。就像我与衡阳政协的相遇,既是组织关心、领导厚爱让我有幸得到了一份机缘,同时也是源于我内心对政协的一种情缘。
屈指一算,我到衡阳市政协工作已经跨越了七个年头。然而,我与政协之间相识何止七年。从小时记事起,我就经常听家里长辈们唠叨,做人要“以和为贵”,处事要“和而不同”,创业要“和气生财”,持家要“家和万事兴”……或许从那时起,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就已植入了我的血脉。学生时代,听政治老师讲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章节很感兴趣,觉得这真是一个融合传统“和合”思想与现代“民主集中制”理念的伟大创举。随着见识的增长,我总感觉自己以后也许会与政协发生点什么。回到衡阳工作后,每当我看到电视中播放衡阳市县政协全会的盛况,看到政协委员们协商议政、为民发声的风采,感受到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我对政协的向往之情也越来越深。
幸福来得很突然。2007年,我考入衡阳县公路局不久,正值县政协换届之年,因为非党身份,有幸被推选为政协衡阳县第八届委员会政协委员。记得第一次戴上政协会徽走进会堂,我心里真是激动万分,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那份心情真是难以用笔墨来形容。当县政协委员那几年,我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政协知识,踊跃参加县政协组织的各种调研、视察以及协商议政活动,每年都要提交提案。每当看到自己的建言被相关单位采纳,转化为党政部门的工作举措,转化为惠及群众的实际成果,就倍加珍惜政协委员这个身份,对政协充满着感激之情。2011年,我有幸通过党外正科实职干部公开选拔进入衡阳市统计局。作为党外人士,我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一直在关注政协工作,时常浏览市政协网站信息。每当看到市政协出台一项工作创新之举,或者市政协委员发出一条务实奏效的建言,都忍不住为之喝彩。2013年10月,幸福再次降临,我正式进入了市政协工作。
我先后在经济委、委员联络委和提案委三个部门工作过。同事们努力践行廖炎秋主席提出的“有为政协”理念,干得有滋有味、有板有眼、有声有色。在经济委时,当时分管领导李安平副主席,丝毫没受即将退休的影响,带领我们认认真真搞走访,扎扎实实做调研,一年走访80多家市内外单位,撰写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提案接近20篇。在联络委工作期间,不管承担的是政协全会工作,还是委室日常工作,我把“细”字刻在心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提案委工作以来,面对繁重的提案征集、审查、协商、督办、评议等工作,我从未懈怠,坚持高质量完成,得到了委员们的好评。
一路走来,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小鸟,在衡阳政协的带动下,展翅高飞,看到了更宽广的世界,体验了更精彩的人生。与衡阳政协结下的这份缘,已深烙我心,如茶香、如酒醇、如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