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一部热播电影《烈火英雄》掀起了市民对消防员的崇敬之情。他们的身影不是出现在训练场,就是出现在救灾现场。8月30日上午,记者走进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中队,近距离感受了消防员的日常训练。
9时30分,35℃,相较前段时间气温略降。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中队的消防员已在操场上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基础训练。接下来的科目是15米金属拉梯训练。6名穿着“战斗服”的消防员抬起200斤重的金属拉梯向训练塔跑去。进入指定区域后,3名消防员负责将梯脚放置在架梯区。一名消防员双手扶梯,用脚抵住梯脚,待拉梯架稳后,另外2名消防员迅速拉梯,将拉梯升至第4层窗台后锁梯,旁边一名消防员立即转身上梯子,抓梯、蹬腿……动作干脆有力,衔接流畅。从抬梯到破窗而入,整个营救训练过程一气呵成,不到20秒。
训练中,消防员们身着防护服、套靴、头盔等等,总共加起来超过40斤。如此重的“战斗服”,就好像穿在消防员身上的“棉袄”。一场训练下来,消防员浑身湿透。
“如果脱下这身‘战斗服’,哪怕在40℃的高温下,我都觉得是凉爽的……”训练结束后,负责上梯的消防员杨锟摘下头盔,他的头发早已湿透,汗水顺着脸颊不住地往下流。20岁的他,已是两年的“老兵”。和他一样,随着一批一批消防员的更替,如今出入火场、冲在一线的消防员几乎都是95后,每一位消防员都是24小时待命,除了休假,其余时间大多在支队度过。
“每天近8个小时的训练我们要求跟实战一样,甚至比实战更严格。在训练场上多流汗,是为了战时少流血。”指导员唐麟告诉记者,毕竟水火无情,在每次任务中总会碰上许多不可预测的挑战。只有提高灭火救援技能,我们才能打赢每一场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