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源于当时突发的几起安全事故。
2015年7月26日,湖北荆州安良百货集团有限公司商场内发生事故,31岁的向柳娟带着儿子乘坐扶梯从6楼上升至7楼的电梯驱动站时,掉进梯级与防护板之间,被卷入运动的梯级中死亡,小孩被向女士举起后获救。
这边惊魂未定,那边事故竟又接二连三地发生。7月27日,江苏无锡一女子被电梯卡楼板间不幸身亡;广西梧州一名1岁儿童被电梯卷入左手不保;7月28日,河南潢川16岁男孩因打斗撞开电梯门坠落而亡;7月30日,杭州一名大三女生出电梯时遇急速下降被夹不治身亡。短短5天,电梯安全事故至4死1伤,20余天,全国发生8起电梯事故,造成6死14伤。
人们不由自主地害怕,电梯还能坐吗?
一
在这几起事故中,湖北荆州 “7·26”电梯伤害事故最为舆论所关注。
电梯口一段长约50秒的监控视频,真实记录了事发经过。2015年7月26日10时09分51秒左右,向柳娟和儿子童童乘电梯到七楼。在快到时,向柳娟提前提举起穿着短衣短裤的童童。10时10分11秒,电梯升到顶部,向柳娟从站立的梯级向前踏上电梯的迎宾踏板。电梯口站着两名制服女工作人员。突然,向柳娟脚下的踏板松动发生翻转,向柳娟的双腿落入电梯内。可电梯仍在运转,向柳娟双手奋力向前托举递出孩子,电梯口的女工作人员将孩子接过,放到身后。两秒钟的手足无措之后,两名女工作人员上前拉住了向柳娟的双手。向柳娟也全力向前使劲,试图自救,但已经于事无补。
10时10分19秒,在踏上松动踏板短短8秒之后,向柳娟已经不见了踪影。
当日下午2点左右,向柳娟被救出,但已无生命迹象。
事发后,舆论高度质疑电梯生产及安装维护各环节的质量以及商场的安全管理。按照行业要求,在手扶电梯两端的踏板位置下方,一般都留有一个一米多高的空间,且通常设有特殊装置,一旦踏板被打开,特殊装置被触发后,电梯会很快停止运行。但蹊跷的是,发生在荆州的这起事故,为什么在受害者被卷进电梯后,相应的应急设置却并没有起到保护的作用?
此外,位于电梯口的商场工作人员,为什么连基本的电梯应急处理常识都没有?在受害者被卷进电梯的几秒内,不是立即去关停电梯,而是选择了错误的营救方式,以至于错过了救援的黄金时间。
二
事故调查报告证实了人们的质疑,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有两点:一是自动扶梯上机房(驱动站)前沿板与中板未有效搭接上,中板靠近前沿板处在受力时发生翻转,乘客坠入裸露梯级与维修防护板之间的位置,被运动的梯级卷入致死。二是安良百货商场工作人员发现故障后应急处置措施不当。发生事故5分钟前,该商场工作人员就发现中板有松动现象,报告后未得到有效指令,未采取停梯等有效应急处置措施。
从电梯的生产、安装、维护、监管等各环节倒推,多个部门单位难辞其咎。
生产厂家上机房的非标零部件未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制作加工,出厂质量把关不严,造成前沿板、中板、后板实际尺寸与图纸不符;所提供的《自动扶梯安装说明》中缺“中、后板(楼层板)及围框安装”部分技术要求;未向安装单位提供非标件盖板图纸及安装工艺。
安良百货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落实,对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不到位,有5次维保记录未进行签字确认;缺少对员工的电梯应急培训和演练。
商务、质监等职能部门在落实特种设备日常监督检查时重点不突出,未及时发现安良百货电梯安全隐患。
事故调查报告认定,“7·26”电梯伤害事故是一起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事故。
三
“7·26”电梯伤害事故暴露出了更多深层次的问题。
一是法律法规的缺失。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电梯安全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有若干条提到电梯安全相关内容,该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对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使用,实施分类的、全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但目前还没有电梯作为特种设备在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的系统法规。也就是说,电梯只是被当作特种设备受到安全监管,其中并没有针对电梯的生产制造、安全维护等工作提出具体的监管办法。
二是行业管理混乱。设计生产水平不高,假冒伪劣时有发生。比如荆州商场电梯吞人,直接原因就是电梯盖板出现松动,存在设计缺陷。维保市场混乱,恶意杀价,成本倒挂,偷工减料,减少检修项目和维保次数,从业人员队伍也是鱼龙混杂。缺乏核查、监管机制,国家规定每15日检修一次在许多地方成为空话。
三是国家标准缺失。由于电梯整机使用寿命存在很大差异,难以制定电梯整机的报废标准,国家标准委目前已发布的只有《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虽然填补了多年来国内外电梯行业缺少电梯报废相关标准的空白,但需要指出的是,它并非强制标准,而只是推荐性国标。
四
业内专家提出,在“补短腿”这方面,香港及国外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
在设立电梯安全专门机构方面。香港由特区政府机电工程署负责,当局拥有一套完备系统应对电梯事故的发生;在美国和加拿大,有专门的电梯安全基金会,这类非盈利组织将电梯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日常性的工作,培养普通民众的电梯安全意识;日本电梯协会、国土交通省负责电梯的监管,保障电梯安全;消费者厅、各地政府和市民团体等则对使用者进行电梯安全使用的宣传和教育。
在完善电梯安全法律法规方面。香港在电梯的设计、建造和安装,以及执行工程的人员如何安全有效执行工作方面,分别设有实务守则和安全守则。为加强规管本港的升降机和自动梯,香港于2012年全面实施《升降机及自动梯条例》;美国绝大多数州都有管理电梯安全的法规,许多劳动安全管理部门获当地立法机构授权,将电梯的监管从劳动安全扩大到公众安全层面。
近几年,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高度关注电梯安全,多次提出将电梯管理纳入公共安全监管,对电梯安全监管建立专门的法规约束,以强化对电梯安全的日常化监管等。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印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通知,并于2017年初,提出推进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工作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将其列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的突破口。解决老百姓心中之痛,我国正在加快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