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七年 (1857年),申道发二十一岁时投湘军,作战勇猛,以军功历任守备、游击、参将。同治四年(1865年)升为副清将,赏戴花翎,获赫勇巴图鲁 (蒙语,即勇士) 称号。同治十一年(1872年),镇压西宁回民叛乱,擢升总兵。次年,诏以提督交军机处记名,遇缺简放。光绪二年 (1876年) 出关镇压新疆回乱,攻下吐鲁番满汉各城,清廷授予正一品封典,加头品顶戴。光绪六年 (1880年), 沙俄觊觎伊犁, 派海军游弋渤海, 威迫清延。鲍超督办海防,申道发负责总理马步全军,防守山海关,俄军未敢妄动。光绪十年(1884年),法国侵略台湾,申道发率部进驻基隆,与法军苦战,伤右腿,血液很快浸透了鞋袜,他带伤督战不退,进军功加一级,并免骑射。光绪十三年至十九年(1887年—1893年), 陆续剿平哥老会等民间反清武装。光绪二十年(1894年) 任南赣镇总兵, 七月镇守大清河海口, 抗击人侵之倭寇, 屡建奇功。次年任广东雷琼镇总兵, 担负海防重任。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申道发带领威武新军及旧部驰赴潼关一带防守。后复任南赣镇总兵 (即江西总兵)。
申道发从戎征战40余年,告老回乡后,布衣草鞋,往来田间,与农民谈耕作树艺为乐。他对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曾捐田租700石, 支持创办府立中学, 又捐助给衡清试馆、东義坊、昭忠庙及赈济灾荒等,巨款不下数万金。宣统元年(1909年)卒,年七十二。
(本报记者翟瑜根据市志办提供的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