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3月06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读懂发展蓝图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减”与“增”

  降低制造业等行业现行税率、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城镇就业人数、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提高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不少亮眼的数字,其中的“减”与“增”格外引人瞩目。

  “减”税降费降成本——

  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

  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今年务必使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有实质性下降;

  今年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

  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推动降低过路过桥费用,取消或降低一批铁路、港口收费;

  ……

  “减”政激发新活力——

  政府要坚决把不该管的事项交给市场,最大限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

  要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清理规范银行及中介服务收费,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

  加快破除民间资本进入的堵点;

  推动降低用电、用网和物流等成本;

  ……

  “减”出百姓新实惠——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

  开展贫困地区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明显降低辍学率;

  落实好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使符合减税政策的约8000万纳税人应享尽享;

  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

  ……

  “减”排放促环保——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

  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

  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

  ……

  减税降费直击当前市场主体的痛点和难点;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营商环境大幅提升……一系列“减”的措施紧扣发展关键,聚焦民生重点,旨在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与百姓生活的质量。

  “‘减’的背后,是一系列政策措施释放的长久红利,是党和国家心系百姓、执政为民的宗旨体现。”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安市市长蔡丽新说。

  “增” 出市场活力——

  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

  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创新自主权,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

  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

  ……

  “增”出产业质量——

  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

  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

  加快火电、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向中西部转移,发挥好综合保税区作用;

  ……

  “增”出民生温度——

  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

  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继续增加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

  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救助等标准,加大城镇困难职工脱困力度;

  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强儿童安全保障;

  城镇老旧小区量大面广,要大力进行改造提升,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支持加装电梯,健全便民市场、便利店、步行街、停车场、无障碍通道等生活服务设施;

  ……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说,一系列“增”的政策瞄准改革重点,回应市场关切、百姓期盼,给经济加活力,给企业强信心,给人民添实惠。

  “减”“增”之间,既有大处落墨,也有点滴关心,细心品读,其中沉甸甸的分量凸显高质量发展指向和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改革”出现105次为历年之最

  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份报告是如何起草的?如何理解报告中的重大政策举措?国务院新闻办邀请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情况。

  报告起草集众智、汇众力

  黄守宏说,报告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报告既有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政策举措,也有很多惠民生的实事、大事。

  “报告最大限度地反映了社会各方的期待,也凝聚了各方的共识。”黄守宏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通过多种渠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渠道大体来源于四类:各地区、各部门的意见,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网民的意见和建议,有关方面转来的意见和建议,起草组直接听取的意见。

  黄守宏说,直接参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修改的近1万人,其中包括4000多位地方和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两会的2900多名人大代表和2100多名政协委员,还有其他有关人士。这充分反映了党和政府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施政理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19300多字,比去年少了600多字。”黄守宏说,报告对于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包括网民建言,都是逐条研究、反复斟酌,能吸收的尽量吸收。今后几天,将根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继续进行修改。

  “改革”出现105次为历年之最

  黄守宏说,“改革”在今年的报告出现了105次,可以说是历年之最。“市场化”出现了10处,“市场主体”出现了10来处。在文字篇幅有限的情况下,用较多的篇幅、较高的频率出现这些词,不仅是为了表明一种决心、一种宣示,也是表明政策的取向、工作的导向。

  黄守宏说,理解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四点需要重点把握。一要把握住报告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逻辑。二要把握住报告中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大举措。三要把握好报告中体现的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的重要部署。四要把握报告中体现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报告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大举措。黄守宏说,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的重要举措,即简政、减税、降费、融资。这些举措直击当前市场主体的痛点和难点,抓住了当前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的要害。

  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黄守宏说,报告提出了很多措施,既是改善民生的措施,也是促进发展的措施,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今年提出了就业优先政策。”黄守宏说,这是第一次把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不仅强化我们已有的就业促进政策,而且要把就业的问题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和推动。

  “就业优先政策的含义非常丰富。”黄守宏说,报告提出两项跟就业有关的重大政策:一是今年高职院校要扩招100万人,并有相关的政策作为保障。二是今年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这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有利于解决技能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

  在民生方面,报告提出了促进居民增收的政策措施。黄守宏说,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政策,大体上将使8000万纳税人无须再缴个人所得税;实施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覆盖教育、养老等民生支出。

  黄守宏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紧张的情况下,今年保障民生的政策更加有力,保障基本民生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该办的民生实事一件也没有少。这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浓郁民生情怀,也是中国发展制胜之道。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读懂发展蓝图
衡阳日报版面四五A04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读懂发展蓝图 2019-03-06 2 2019年03月06日 星期三